“說真的,連我都羨慕他呢!”
”可不是誰都能拋下那些擔子,盡情享樂的!”
”最妙的是,他竟能玩出新意來。”
”就說眼前這吃食,雖無山珍海味,反倒更見巧思!”
”若沒點兒閑情逸致,哪能琢磨出這些花樣?”
”你啊,平日也別總惦記朝政,該松快些才是。”
”你父皇身子骨還硬朗著呢,遇事別總攬著,讓他多操操心!”
一旁批閱奏折的朱元璋聞,眉頭直跳。
他轉過頭瞪著馬皇后:“妹子,標兒是你兒子,咱可還是你夫君呢!”
”哪有這么教孩子的?”
”什么叫讓咱多操心?”
”這些年拼死拼活,不都是為了兒孫們!”
朱元璋越說聲越小,眼見馬皇后笑容消失,最后幾個字幾乎含在嘴里。
他眼尖瞥見乖乖坐著的朱雄英,忙打起精神道:“你瞧,這不正好!”
”當年怎么教標兒,如今就怎么教雄英。”
”帶著他批奏折、理朝政,將來也能幫襯標兒。”
”一舉兩得!”
”橫豎這家業早晚是他們父子的!”
說到這里,朱元璋反倒挺直了腰板。
大明江山遲早要交到他們手里,現在培養有何不妥?
馬皇后望著相伴半生的丈夫,輕嘆一聲,撫摸著孫兒的小腦袋沉默不語。
她何曾在意江山傳承?
只盼眼前至親能吃好睡好,平安康泰。
其余種種,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只要家業還在朱家血脈手中,便是圓滿。
朱標趁父母斗嘴時,已狼吞虎咽吃完兩根油條、一碗豆漿并半碟小菜。
他愜意地抹嘴揉肚——忙里偷閑吃口熱乎飯,實在舒坦。
漱過口,他對父母的小爭執充耳不聞。
這種家務事,插嘴才是麻煩。
他的心思全在手中奏折上:“爹,伯父請辭這事您怎么看?”
”究竟是賭氣,還是真心要走?”
”這都不是頭一回了。”
朱元璋望著那字跡熟悉的奏折,神情略顯落寞,隨手將其扔在桌上,語氣中帶著幾分惱意。
”三分賭氣,七分真心要走!”
”惟庸這廝,最懂咱的脾氣,也最明白咱的心思!”
”昨日與咱父子閑談時,他多半察覺到了什么,或是覺察出咱對他有所防備了!”
”干脆一走了之!”
”正如標兒你說的,他早就不止一次想走了!”
”他是那種卸了官職反倒能逍遙快活的主兒!”
”如今這些官銜,說白了都是咱硬安給他的!”
”他就想躲在家里,圖個清閑自在!”
朱雄英身為晚輩,不便插話,只得默默聽著。
但事關恩師胡惟庸,他不由得凝神細聽。
可越聽越覺詫異——這位老師,怎與自己所想的截然不同?
”父皇,伯父這辭官的折子,準了?”
朱標終究問出了關鍵。
朱元璋抬眼看了看兒子,又低頭盯著奏章沉吟良久,最終嘆息道:“準了吧!”
”另外,你親自擬一道嘉獎的旨意,加封他為太子少師!”
”嗯?”
朱標猛然抬頭。
”太子少師?”
”爹,這可是三孤之列啊!”
”僅次于三公的職位,就這么賜下?”
”況且伯父已然辭官,您還授予這般顯赫的虛銜?”
朱元璋瞪了胖兒子一眼,沒好氣道:“咋的?”
”你覺得他不配?”
”惟庸隨咱征戰多年,功勛累累!”
”咱沒賜他爵位,是想留著臨終時再給!”
”可總不能讓人走得寒磣,連最后的臉面都不顧!”
”三孤怎么了?”
”他胡惟庸的功績,難道還擔不起一個三孤?”
”若不是為你將來考量,咱連三公都舍得給!”
若胡惟庸在此,怕是要跳腳罵娘了——
那玉米、紅薯的功勞怎就只字不提?
他可是清楚,這兩樣作物正在皇莊里蓬勃生長。
只是尚未推廣罷了。
單憑這兩樣”仙糧”的功績,胡家遲早能掙個世襲爵位。
至于官位?
嗤,誰稀罕那勞什子。
被老爹這番搶白,朱標愈發摸不著頭腦——
這幫老狐貍究竟在打什么算盤?
這邊剛批準了辭職,那邊反倒要升官了。
你們這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馬皇后最懂自家丈夫的心思,在一旁輕笑一聲,捏了捏兒子的胖手。
”標兒,你想岔了!”
”你爹封的這個三孤,是酬謝惟庸這些年為老朱家出的力。”
”這是論功行賞,是私交情分,更是到此為止的意思!”
”往后惟庸的仕途就到頭了,給他個三孤算是全了這份功勞。”
”所以啊,你得站在朱家晚輩的立場看這事兒,別總想著太子的身份。”
朱標這才恍然大悟。
”原來如此!”
”是兒子想錯了!”
說著他無奈地看向朱元璋。
”爹,您就不能把話說明白些?”
朱元璋平日雖信任這個胖兒子,可父子倆哪有那么多溫軟語。
見兒子反倒埋怨起自己,當即瞪起眼睛。
”是咱沒說清?”
”分明是你腦子不靈光!”
”沒聽咱方才讓你擬圣旨?”
”封三孤的旨意何時輪到你來寫了?”
”這不就是讓你以晚輩身份說幾句?”
”這都想不明白,還怪上咱了?”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