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有人暖被窩不說,起居瑣事也有人照應。
這么一想倒也不錯!
胡大老爺只得如此自我寬慰。
安頓好后院姬妾,他又去向如詩、宛如道別。
別看二人也是侍妾身份,如今可是會友館赫赫有名的女東家。
雖說出身不高,平日來往的都是官家夫人。
若品級不夠或與胡家交情不深的正室,連與她倆攀談的資格都沒有。
倒非如詩二人勢利,而是這圈子自有一套規矩。
更耐人尋味的是,那些尚未擠進圈子的人,反倒最維護這套規矩。
畢竟只要官階升上去,總有資格加入。
可若讓不如自己的人先進了圈子,豈不顯得自己顏面掃地?
故而聽說胡大老爺要出游近一年,如詩二人不過嬌嗔幾句,便再無他話。
除了胡大老爺的決定無人能更改外,更重要的是她們實在分身乏術。
會友館并非開了就能撒手不管的買賣。
每位會員或許只偶爾來往一次,但若維系不好這段關系,說不準哪天他們就會轉投別家的”會所”。
的確,眼看會友館日漸紅火,不少人也跟風開了類似的場所。
可惜,暫時還沒人能比得上胡大老爺的手筆。
起初,會友館全憑胡大老爺的顏面和胡府獨到的菜肴打響名號。
那時候玩的就是個獨家買賣!
漸漸地,胡家會友館層層疊疊的會員關系網,讓許多人深陷其中。
畢竟,這些人最會權衡利弊。
不過隨著別家”會所”陸續開張,會友館的生意短期內確實受了些影響。
好在胡大老爺早有準備,提前備下了一批宮中放出的宮女。
這些女子經錦衣衛,既有宮廷里打磨出的規矩涵養,又帶著錦衣衛訓練出的機警。
她們舉手投足間分寸得當的氣質,加上毫不掩飾的出身背景,瞬間將會友館的格調拔高數籌。
轉眼間,會友館的生意又恢復了往日的火爆!
或許在某些權貴眼里,宮女并不稀奇。
不過是在宮里當差的罷了。
家世清白,樣貌周正,經過宮規訓導,本本分分在宮內做事。
但對大多數人而,宮里出來的資深宮女可是稀罕物!
往常這類放出來的宮女,不是被大戶聘去做管事娘子或偏房,就是被小戶人家求娶當正室。
能進宮又平安熬到出宮的,必是既有清白家世,又有本事在深宮立足的。
這份閱歷、能耐,加上皇家規矩熏陶出的氣度,任誰家看了都眼熱。
如今這會友館里,這樣的宮女竟有一大群!
而這些出宮女子,也樂得來會友館當差。
橫豎都是伺候人,伺候官老爺官太太反倒不丟份兒。
會友館發一份,錦衣衛補一份,兩份俸祿攢下來,出閣時也能備份體面嫁妝。
胡大老爺用人雖狠,給錢卻爽快。
所以這批實際才二十上下的小宮女,在會友館做得風生水起。
好些人還暗自盤算,說不準能在這兒覓個如意郎君呢。
許多人心里還藏著另一層盤算。
在宮里待過些年頭,再去胡大老爺府上走動走動,運氣好的話,豈不是兩頭都能攀上點交情?
即便稱不上多深厚,但只要有這層關系在,往后辦事總會方便些。
會友館借著胡大老爺隨手安排的這股東風,一下子就紅火起來了。
別的方面,比如菜品、牌局、場地或是人脈,或許還能比一比。
可這一樁呢?
誰能比得上?
這可不單單是花錢雇幾個宮女那么簡單。
最要緊的是,這意味著老朱已經知道這地方,并且默許了它的存在!
光是這態度,就足夠讓那些平日里提心吊膽,卻仍暗暗從商賈手里撈點油水的官吏們欣喜若狂了。
有了這份營生,如詩和宛如哪還抽得開身?
雖說宛如不像如詩那樣一門心思撲在事業上,但如詩忙得腳不沾地,宛如難道還能甩手不管?
畢竟,她倆可都是要從里頭分紅的。
等胡大老爺終于把府上的事情安排妥當,這才長舒一口氣。
總算能清靜了。
不過,因為娜娜和秋月也要隨行,這次出行的排場又得往上提一提。
胡大老爺倒是不以為然,慢悠悠地踱到了錦衣衛衙門。
旁人避之不及的錦衣衛總衙,在胡大老爺眼里,壓根不值一提。
只要朱元璋沒動殺他的心思,錦衣衛連他一根頭發絲都不敢碰。
可要是哪天老朱真想不開要拿他開刀,躲著錦衣衛又有什么用?
所以,當胡府的馬車在錦衣衛眾人的注視下停在總衙門前時,胡大老爺從容不迫地走下車,那姿態、那氣度,簡直像回自己家似的。
原本還想看看是哪個不長眼的敢在錦衣衛門口擺譜的錦衣衛番子們,一見是胡大老爺,立刻低頭哈腰,縮著脖子,動作那叫一個利索。
“喲,胡爺,您怎么來了!”
今日負責值守的是個叫李福祿的百戶,錦衣衛里的老油子了。
正因如此,他比那些愣頭青更清楚什么人不該得罪。
這不,一見胡大老爺露面,剛才還一臉憤懣的他,反倒笑得最諂媚。
說來也巧,胡大老爺還真認識這李福祿。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