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某人鐵了心不要臉,你再怎么挖苦也無濟于事!
當然,老朱心里也清楚,他自己這些年也沒少干不要臉的事。
所以,跟胡大老爺爭論這些毫無意義。
有這工夫,不如琢磨怎么多提幾個條件。
朱元璋沉吟片刻,認真道:
“第一,你這次出去,可別一走走好幾年!”
“這樣,最多一年,必須回來!”
“能答應嗎?”
胡大老爺眨眨眼,心里盤算一番,應道:
“若無意外,臣本也打算一年左右,足夠了!”
朱元璋見開頭順利,臉色稍霽。
接著,他伸出兩根手指:
“其次,你不能光以私人身份出游。”
“你此行雖是游山玩水,但正好,咱信得過你,你替咱看看這大明究竟如何。”
“待會兒給你道圣旨,補個巡撫的缺吧!”
“正三品,代天巡狩!”
“平日你去哪兒都行,看到什么寫封奏折,通過驛站或錦衣衛遞上來即可。”
“但若遇上貪贓枉法之事,你直接帶著錦衣衛給咱辦了!”
“回頭遞個折子給朕就行,如何?”
“哎呀……巡撫啊!”
胡惟庸一聽這話,只覺得牙根發麻。
暗自思忖片刻,果斷搖頭。
“不成!”
朱元璋聞頓時沉下臉來。
“胡卿這是何意?”
“讓你游歷山水時順帶辦差,有何不妥?”
胡惟庸見天子動怒,連忙解釋。
“陛下明鑒,非是臣推諉,實乃巡撫之職不便輕領。”
“按朝廷規制,巡撫出巡皆有定例。”
“若依陛下所以巡撫身份出游,還能叫游山玩水嗎?”
“這分明是公務勞頓啊!”
“故臣愿領命,但請勿授巡撫銜!”
話說得斬釘截鐵。
老狐貍豈會中這圈套?
以巡撫之名出行?
那叫奉旨辦差,哪還是逍遙快活!
朱元璋不料胡惟庸如此機敏。
剛埋下的鉤子,轉眼就被識破。
天子心下頗覺不快。
既已點破,強求無益,便頷首道:
“那改授巡察御史亦可。”
“有此身份便于查情,將沿途見聞上奏即可。”
“只是若遇污吏,卿當如何處置?”
不愧是算計到骨子里的洪武皇帝。
連臣子休沐出游,都要物盡其用。
名頭形制皆可商榷,差事必須落實。
橫豎不能讓你白得清閑!
胡惟庸聽罷幾乎要翻白眼。
又能如何?
畢竟這告假終究要天子首肯。
總不能私自潛逃!
若真跑了,盛怒之下的朱元璋會作何反應?
胡相爺可不敢拿項上人頭賭帝王胸襟。
念頭及此,只得凝神思量。
忽而眸光一閃,朗聲道:
“此事易爾!”
“臣雖不能大張旗鼓攜扈從,但帶幾名錦衣衛總無妨吧?”
“屆時若發現不法情事,由臣督飭,錦衣衛查辦便是。”
“難道領著天子親軍還拿不下幾個蠹吏?”
“善!便依此議!”朱元璋拍案定奪。
朱元璋聞,高興得一掌拍在案幾上。
胡大老爺這番安排,正合他心意。
他關心的,不過是胡大老爺能否借機整頓地方吏治。至于以何種名義查辦,他并不在意。
以胡大老爺的手段,即便領著錦衣衛也能蕩平各地州府。只需提前給毛驤下道圣旨,命各地錦衣衛聽候胡大老爺調遣便是。
這都不是難事!
見此事已定,朱元璋豎起三根手指晃了晃。
”最后一個條件,惟庸,每至一處需給朕上道奏折。”
”若不愿寫奏折,或有些話不便明,寫信亦可。”
”通過錦衣衛密奏渠道直送朕手中。”
”總不能連你的行蹤都無從知曉!”
”再者,朕也想聽聽你的見解。”
”你這前任丞相外出巡查,或能讓朕聽到些不同的聲音。”
胡大老爺爽快地應下了這個要求。
無非是寫份巡查報告罷了。
易如反掌!
寫其他文書或許費神,但巡查報告再簡單不過。如同兒時觀察日記般,套用固定格式,添些感慨抒情之詞,應付朱元璋綽綽有余。
見諸事已畢,朱元璋望著喜形于色的胡大老爺,無奈搖頭。
”看你這般歡喜,朕著實羨慕。”
”實話告訴你,不僅你想外出,朕又何嘗不是?”
”你尚能在應天城內自由行走,隨心所欲。”
”可朕呢?”
”即便微服私訪,也有諸多臣子勸諫不休!”
大事已定,胡大老爺立刻恢復了隨意姿態。
他沖著朱元璋挑眉笑道:“陛下,此事易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