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
“我的馬車不在,搭你的車有何不可?”
此事需謹慎行事。
提升生產力,需增加人手,拓寬市場。
罷,他在楚依依身上輕捏一把,大笑離去。
賺錢需靠優質產品;
大量生產則需進一步提升生產力;
比例、地理位置至關重要。
胡大老爺進屋行禮后,立即掏出“番邦獻禮地圖”。
“陛下,請看此圖!”
歐洲人的生死,何須多慮。
楚依依見手中銀票,驚愕不已。
遠超眾人!
胡大老爺愈發覺得此法甚妙!
但從人類發展史或歐洲各國角度看,此法極不道德。
歷經一日一夜,胡大老爺終于對眼前的羊皮紙地圖滿意點頭。
“若能將此圖研究透徹,日后樂趣無窮!”
需將此事“嫁禍”于異邦人。
“老爺我給的,你就收好!”
“依依,真不愧是你!”
胡老爺如此行事,他卻一聲不吭。
誰敢與胡老爺比圣上的寵愛?真是笑話。
眾人恭恭敬敬地將胡老爺送回,他離開時還得滿臉堆笑與人寒暄。
“夫君若還在為織機之事煩惱,妾身愿往市集打聽一二。”
宋利被朱元璋這話問得一怔,隨即苦笑回答。
此刻,朱元璋正在謹身殿翻閱書籍,隨后大笑起來。
剛推開門,便見眾人期盼地望著自己。
此事若處理不當,恐會鬧出人命。
“這都是爺賞你的!”
若要此時回想,實在費力。
說到底,工業的興起,實則源于資本家對利潤的渴求。
“惟庸,這是何物?”
“此乃地圖?”
(本章完)
“不錯,正是地圖!”
“只是以往的地圖多局限于一地,頂多也就一國范圍。”
“那些番邦心懷不軌,總覬覦他國的土地、人口,于是偷偷繪制了這幅世界地圖。”
“臣也是機緣巧合,從番邦手中得到此圖。”
“故而,連忙前來獻給陛下!”
胡老爺急忙解釋地圖的來歷。
畢竟,能否立功暫且不論,至少不能給自己招來禍端。
朱元璋對胡老爺的說法頗感興趣,尤其是關于番邦因覬覦他國土地、人口而繪制地圖之事。
在他看來,這再正常不過。
若換作他,他也會這么做!
“這是何物?”
“整個世界的地圖?”
“咱大明竟如此之小?”
“惟庸,你確定沒弄錯?”
朱元璋凝視著桌上的地圖,一眼便尋到了大明所在。
然而,隨著他細細端詳,眉頭漸漸緊鎖。
大明怎會如此渺小?
其他國家,領土竟如此廣闊?
胡惟庸見朱元璋如此反應,嘴角上揚。
這正是他所期望的。
你若不心動,我如何繼續?
胡惟庸指向地圖上萬里之外的“奧斯曼帝國”區域。
“您看此處,乃奧斯曼帝國!”
“此地及其周邊諸國,皆為政教合一之國。”
“那國君,猶如咱們的皇帝,還需引領民眾信奉宗教!”
“此地圖乃我從一商人手中所得,且已將詳情探明。”
“只是當時詢問時,手段過激,不慎將其殺害。”
“但與其他情報相比對,并無出入。”
胡惟庸坦然承認了自己的“草菅人命”。
然而,朱元璋卻置若罔聞,此刻他滿心皆是地圖。
區區一個外邦商人,何足掛齒。
況且,胡惟庸此舉乃為情報,而非私欲。
有何不妥?
歷經戰亂的朱元璋,所見所用之狠辣手段,遠勝于此。
“罷了,殺了便殺了,無足輕重。”
“來來來,惟庸,與咱細說一二。”
“咱竟不知,大明周邊還有如此多國家!”
“他們都擁有什么?”
朱元璋一問,胡惟庸心中暗喜,心想還是你懂,老朱。
“哈哈,陛下,您看此處,還有這里……”
胡惟庸意在激發朱元璋的好奇心,若不如此,怎能繼續引他入勝呢?
于是,胡惟庸興致盎然地談論起來,各國情況娓娓道來。
他并不拘泥于那些朝臣常說的數據、兵馬之類,而是另辟蹊徑。
在他眼中,即便是商人,也未必清楚那些細節。
比起那些,他更愿意聊聊各國的財富與特產。
對于朱元璋這樣的皇帝,鄰國囤糧,他便要囤槍。
鄰居有糧,咱家豈能缺槍?
難道咱家的槍只是擺設?
這可是咱的!
咱的!
都是咱的!
而且,這種說法別有一番趣味。
朱元璋聽得津津有味,胡惟庸也講得暢快淋漓。
待介紹完各國后,胡惟庸指著地圖道:
“陛下,依臣推算,至少百年內,我們必將遙遙領先!”
“這都是陛下英明領導的結果啊!”
“哈哈哈哈哈,惟庸,你這話說得,哈哈哈……”
朱元璋難得被胡惟庸恭維,得意非凡。
但笑著笑著,他忽然覺得不對勁。
咦?
百年?
怎么才百年?
“惟庸,你是如何推算的?”
“大明怎就及不上他們,不過百年光景?”
朱元璋何其傲骨,豈容大明落于人后?
有疑問,即刻便問!
胡大老爺心中暗喜,面上卻不動聲色。
“陛下,您細觀此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