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考生,特別是上屆被胡大老爺考題折磨得痛苦不堪的考生,聞此訊近乎崩潰!
又要重來?
還是這鬼東西?
你這是想置我們于死地嗎?
胡大老爺那變幻莫測的出題方式,簡直是折磨至極!
經歷一次已夠,難道還要再經歷一次?
誰能承受得住!
一時間,整個應天府,學子們的哀嘆之聲不絕于耳。
上一屆科舉,堪稱大明建國以來風波最多的一屆。
從院試到鄉試,再到會試、殿試,一路風波不斷。
而風波的源頭,多是胡大老爺那些離奇的考題。
違規了嗎?
沒有!
但這些考題,卻令考生們痛苦難當!
罵胡大老爺的、罵禮部的,數不勝數。
每場考試結束后,更有大批考生當場崩潰。
那場景,令人痛心疾首。
在老家,他本是眾人矚目的天才,然而科舉一役,卻讓他的信念崩塌。
落榜的考生中,半數以上因胡大老爺的考題而自我質疑,所學何物?
更令人無奈的是,因陛下庇護及胡大老爺的權勢與聲望,他穩坐主考之位。
考生們的抗議如同石沉大海,胡大老爺依舊從容不迫地將考生們反復折騰。
上一屆進士及。
此等煩惱,還是留給陛下吧!
他自是無能為力!
隨后,一封滿載數封聯名信的厚重奏章,被火速呈遞至朱元璋面前。
朱元璋閱讀后,大為震驚。
天哪!
惟庸這是徹底得罪了那些學子啊!
事情竟已至此?
他凝視著手中的奏章,以及那布滿名字與手印的聯名信,面色變幻莫測。
最終,朱元璋長嘆一聲。
“罷了,惟庸還是避開此事為好!”
“也好,這也算是遂了他的愿,他本就不愿摻和此事!”
朱元璋感嘆之余,心中卻感到格外異樣。
這胡大老爺怎總是與眾不同?
你就不能安分些嗎?
這些學子也并非善茬!
待他們踏入朝堂,再慢慢與他們算賬!
(本章完)
對于朱元璋而,他最無法忍受的便是被他人脅迫!
在他看來,自己已是皇帝,豈能受爾等指指點點,被迫行事?那我這皇帝豈不形同虛設?
休要說什么你們是出于好意,你們這是蔑視朕!
既然你們蔑視朕,那將來朕定要讓你們好看!
這邏輯無懈可擊!
以往,朱元璋正是憑借這套邏輯,讓大明官員們苦不堪!
然而,如今這套邏輯面對這些學子,卻似乎失效了。
因為這些學子在聯名信中,將自己描繪得極為凄慘。
仿佛只要胡大老爺擔任考官,他們多年的苦讀便付諸東流,科舉也無需再考。
朱元璋瞥著聯名信,頭也不抬地說道。
“宋利,對于科舉主考一職,你認為何人合適?”
若換作往日,朱元璋提及這等朝廷重事,宋利定不敢輕易置喙。
他本是刑余之人,僅憑多年侍奉朱元璋才得以有些許威嚴。若貿然發,恐怕難以保全性命至今。
但此刻四下無人,宋利還是斗膽進。
他深知,此時只論主仆情誼,不涉君臣禮數。
“回皇爺,依老奴之見,不妨選個德高望重且年長之人。”
朱元璋聞挑眉問道:“此何解?德高望重朕能理解,但為何非要年長?”
宋利輕松不少,直不諱:“皇爺試想,那些學子之所以反對胡大人,還不是因他上次科舉出題太難?
“此次,您若選個德高望重者,方能勉強壓過胡大人的威望。至于年長,則是老奴覺得,年紀越大,行事越穩重。
“既然學子們抱怨胡大人出題深奧,那不妨選個最為穩重的。”
朱元璋聽后不語,瞇眼捋須沉思片刻,終緩緩點頭。
“你這么說,倒也有些道理。只是這樣一來,豈非要選劉三吾那老家伙?”
“他似乎還挺樂意接手此事。”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