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標說到這里,自己笑了笑,笑意中透著狡黠:“目前中低層官員有不少空缺,何不借此機會大力提拔新人?”
這樣一來,眾人忙于應對新職位,誰還會惦記丞相之位?”
“終究,九成九的官員一輩子和丞相之位無緣,不是嗎?”
()
---
朱標此舉并不算新奇。
無非是用官員最關切之事轉移注意力罷了。
然而,偏偏這事確實引人關注。
誰沒有門生故舊或親朋好友呢?
往常雖也有錄用官員,不過是按常規從科舉中選拔罷了。
可這次不同了!
朱元璋父子借李善長案之名大肆清理,六部不少司署幾乎被清空。
如今六部多數人需身兼數職勉強支撐。
如此大規模的空缺,必然要大規模補充人手。
此時自然不能再按常規流程來。
僅靠科舉那點名額遠遠不夠填補。
于是,其他人的機會來了!
朱元璋越想越覺得此法可行,他毫無隱瞞地笑著拍了拍朱標肩膀說道:
“標兒,此法甚妙,哈哈,一箭雙雕啊!”
之所以稱一箭雙雕,因朱元璋本就需要補員。
大明仍需一批官吏管理運作。
即便朱標不說,待朝局稍穩后,朱元璋也會大規模招人。
但經朱標提醒,朱元璋覺得此時發布消息轉移視線最為合適。
不過他也有所顧慮。
“你覺得這件事由誰來主持比較合適?”
“實不相瞞,這次要招攬的人數不少,但我們絕不能再出現像李善長那樣的情況了。
”
“要是來一個心機深沉的人,趁著這個機會稍作謀劃,恐怕將來整個朝廷都會變成他的勢力范圍了!”
朱標聽后神色也變得凝重起來。
這件事確實非同小可。
官場上的人雖然為了利益會互相爭斗,但在表面上大家還是會遵守一定的規矩。
事實上,這些人本身也是這些規矩的守護者。
畢竟,只有大家都遵循規則,偶爾才能鉆空子。
所以,這次的“招聘”工作尤為重要。
正如父皇所說,如果負責此事的人心思過于復雜,那么借著這次機會安插自己的人手或結好人脈,幾乎是瞬間就可以在整個明朝編織出一張巨大的關系網!
這可不是小事!
按照官場的規矩,這樣的招人和提拔之事,是非常大的恩情,足以讓人銘記終生。
不過朱標畢竟是個聰明人,他眼睛一轉,笑了。
“父皇,您覺得讓胡公來負責這件事如何?”
朱元璋聞先是一怔,隨后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標兒,你還別說,要是交給惟庸來處理,我們真的可以放心了!”
“而且,這件事還很巧合!”
“選拔基層官員本來就是禮部的職責,而惟庸現在正是禮部的官員!”
“更巧的是,前次科舉考試他也擔任主考官!”
“看來這件事由他來辦,再合適不過了!”
“就這么定了!”
朱元璋顯得很高興,而朱標提出建議后卻冷靜下來,他看著朱元璋,猶豫片刻后低聲說道。
“父皇,這事有些棘手。
”
“胡公可能不太愿意繼續任職。
”
“您也知道他的脾氣。
”
朱元璋的笑容瞬間凝固,隨后陷入沉思,捋了捋胡須。
“嗯,惟庸確實未必會接手這差事。
”
“當初他在工部侍郎的位置上干得不錯,我們正打算過段時間就升他為工部尚書。
”
“可倒好,那家伙躲在家里裝死都不肯出來,現在竟然跑去禮部管教坊司了。
”
“聽毛驤說,他在教坊司過得逍遙自在,簡直樂此不疲。
”
想到胡大老爺在教坊司的表現,朱元璋心中怒火中燒。
這還有天理嗎?還有王法嗎?
憑什么一個臣子享受如此安逸的生活,而朕這個皇帝卻要辛苦勞作?
“不行,管他愿意不愿意!”
“這事兒就交給他了!”
“標兒你別擔心,我去跟惟庸說,他肯定得接!”
說完立刻讓宋利去傳話。
宋利到教坊司時,胡大老爺正玩得盡興,麻將桌上笑聲不斷。
今天的手氣太好了,連贏幾局。
見到宋利前來,他絲毫沒有慌張之意,反而隨意問道:
“怎么了,老宋,有事?”
宋利和胡大老爺熟識已久,對此毫不在意。
這位在宮里能跟皇帝談笑風生,對下屬自然不用拘禮。
“胡大人,陛下召見。
”
胡大老爺一臉不悅地咂咂嘴,勉強站起身。
旁邊方孝孺看得眼饞,口水都要流下來了。
這才是真正的頂級人物啊。
不僅陛下對你客氣有加,派貼身內侍來請,就連陛下身邊的貼身內侍你也敢這么隨意對待!
這可是只有真正的頂尖人物才能做到的派頭吧?
可眼前這位被稱作大佬的胡大老爺,卻是一副無精打采的模樣,連衣服都不愿換,直接穿著常服隨宋利進宮。
一路上他還試圖從宋利口中套取些消息,但宋利能長期在朱元璋身邊任職,又怎會輕易開口。
當胡大老爺熟門熟路地進入謹身殿,向朱元璋行禮并聽聞安排后,整個人都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