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就為了這般理由,便將一件大有可為的事拋之腦后?
要知道,如今的大明周報如日中天,前程似錦,誰人不知?
更何況其中還牽涉諸多利害。
這大明獨一無二的衙門,可是你胡惟庸一手創立。
就這么輕易舍棄,毫不可惜?
僅為圖個安逸,甘愿碌碌無為?
真是可恨!
此刻,朱元璋真想親手掐死眼前這個一臉淡然、倜儻的老家伙。
作為錦衣衛的重點監視對象,胡惟庸那些韻事,朱元璋豈能不知?
正因為知曉,他才感到格外煩躁。
為何一個個都不愿為官效力了?
胡惟庸如此,劉基劉伯溫亦是如此!
不過,劉伯溫與胡惟庸不同。
胡惟庸純屬懶惰,只想回家享樂。
而劉伯溫則是自視甚高,惹得老朱不悅。
劉伯溫察覺到老朱的態度后,深感在大明處境危險,便有了辭官歸隱之念。
可胡惟庸呢?
他并無任何難處。
他就是想無所事事,回家與佳人相伴,釣魚度日,悠閑自在。
真是豈有此理!
我這個皇帝都沒你過得逍遙!
“惟庸,你就不能助我一臂之力?”
“咱們可是老交情了,你忍心看我獨自操勞?”
“咱們還是兒女親家,你不該為你侄女婿、侄女置辦些家業?”
聽老朱如此厚顏之,胡惟庸倍感無奈。
也不是說上輩子被老板壓榨得有多慘。
畢竟那會兒的老板雖然整天拉著自己東奔西跑,但至少提成給得還算大方。
可老朱呢?這完全是讓自己白干啊。
一張嘴就要我幫他兒子置辦家業?
還拿著月兒當幌子?
難不成我那侄女當上女帝了?
真以為我不知道你那“后宮不得干政”的祖訓?
所以啊,這破差事,胡大老爺是一天都干不下去了。
誰愛干誰干,老子不伺候了。
胡惟庸兩手一攤,一不發,態度明確。
不干!
(本章完)
---
老朱盯著胡惟庸,胡惟庸卻擺出一副無賴樣,絲毫不動搖。
不改!
堅決不改!
看著胡惟庸這副模樣,老朱長嘆一口氣,揮了揮手,讓旁邊早已驚呆的內侍和侍女退下。
等其他人離開后,他才沉聲問道:“惟庸,現在沒外人了,你給咱說實話。”
“你為啥要辭官?”
“你剛才說的理由,雖然是真心話,但絕對不是全部原因!”
“你肯定還有別的理由,沒說出來!”
胡惟庸一愣!
這老頭怎么這么敏銳?
你特么是不是學過微表情分析還是心理學?
不過,胡大老爺好歹也是演過戲的人,演技還是在線的。
既然朱元璋已經想到這兒了,那就順著他的話往下說唄。
他環顧四周,沖留下來的宋利點了點頭,然后看向朱元璋,鄭重其事地說道:“行,那臣就說點實話。”
“這個位子,臣想留給太子。”
這話一出,朱元璋得意地看了馬皇后一眼,揚了揚下巴,笑道:“看吧,咱就說了,咱了解惟庸,這老小子背后肯定有算計!”
“哼,惟庸偷懶歸偷懶,但絕不會耽誤正事!”
“剛才不過是有人在,他才沒說出來罷了!”
馬皇后看著自家夫君,又好氣又好笑,輕輕在他身上捶了幾下,無奈地說道。
“好好好,你們老兄弟之間心知肚明,行了吧!”
胡惟庸看著對面皇帝和皇后打情罵俏,忍不住撇了撇嘴,心里直嘀咕。
今天真是來錯了,跑到皇宮里還得吃一碗陳年狗糧。
等對面鬧騰完了,胡惟庸才正色解釋道:
“陛下、皇后,臣這職位,表面上不過是個閑差,嘻嘻哈哈的沒什么正經事。”
“但實際上,陛下、皇后應當清楚,報社雖然權力不大、人手不多,卻掌握著民間的輿論,影響深遠。”
“這樣的衙門,臣作為初創者,讓它走上正軌、自主運行,就算是完成了臣的任務。”
“而以后,必須由太子來接手了!”
說到這里,胡惟庸簡直把演技發揮到了極致。
他滿臉誠懇,雙臂展開,坦蕩得像個忠臣。
“這樣的衙門,陛下直接管理是不方便的,畢竟會顯得有些小題大做。”
“可若是放在其他臣子手里,哪怕天天操心這報紙會不會鬧出什么事來。”
“而太子殿下掌管,則是最好的!”
“其一,太子無論如何都不會在報紙上發布對大明、對皇家不利的消息。”
“其次,其他人掌管報社,哪怕多夸贊陛下兩句,都會被說成阿諛奉承,可太子殿下掌管,夸一夸自己父皇,怎么了?”
“這是孝道,天下人只能看著,只能夸贊,但有半句多話,那便是心思不純,砍了都沒關系!”
“最后,陛下給太子殿下安排的那些屬官,總憋在東宮動嘴皮子算個怎么回事?”
“陛下您是知道的,這人呢,光說不練那就是個假把式啊。”
“與其讓他們在東宮指指點點,還不如放他們去報社呢!”
“到底是真有本事還是虛有其表,上手試一試就知道了。”
“正好,順便替太子殿下掌控報社!”
“以上,就是臣為何要辭官的一些想法了!”
胡惟庸洋洋灑灑一番話說完,整個坤寧宮中徹底安靜了。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