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送葬隊伍緩緩進城,一幕更加肅穆壯觀的景象出現在眾人面前。
平日里這個時辰,街道上除了早起營生的小販,幾乎不見行人。
可今日,從城門開始,整條主街兩側都站滿了百姓,男女老少,人人手中都捧著一束潔白的野菊。
這些平日里漫山遍野無人問津的野花,此刻在眾人手中顯得格外圣潔,花瓣上沾著的雨珠,宛如天地同悲的淚。
細雨無聲飄灑,卻沒有一個人撐傘。百姓們靜靜佇立在雨中,目光追隨著那口緩緩行進的棺槨。
他們的衣衫早已被雨水浸透,卻無人擦拭臉上的水痕。
那其中,有雨水,也有淚水。
自昨日上千張榜文貼滿全城,整個樂平縣的百姓都知道了這位戰死邊關的英雄事跡。
此刻,他們自發前來,用最樸素的方式,送這位從未謀面的英雄最后一程。
細雨蒙蒙,哀樂低回。
靈柩所過之處,壓抑的啜泣聲此起彼伏,一位老婦人拄著拐杖,望著棺木喃喃道:“多好的娃啊,就這么沒了……”
人群中,一位佝僂的老者背著約莫三四歲的孫子,目送靈柩緩緩經過。
小男孩睜著天真的大眼睛,指著前方問道:“爺爺,那個哥哥手里端著的是什么?”
“那是他阿爹的靈位!”老人聲音沙啞。
“那他阿爹呢?”
“他阿爹……在里面躺著呢。”老人指了指棺槨,喉結滾動。
“為什么要躺在里面,是生病了嗎?”
“是上天垂憐他太累了,讓他早點歇歇……”
“哦……”小男孩似懂非懂,忽然伸手摸了摸爺爺的臉,“爺爺,你怎么哭了?”
“沒哭,是雨水……”老人別過臉去,肩膀微微顫抖。
這番特別的對話,徹底擊潰了周圍人群最后的克制。
壓抑的哭聲如潮水般蔓延開來,一位婦人掩面抽泣,另一位漢子則狠狠抹了把臉,卻抹不盡滾滾而落的淚水。
不明所以的小男孩緊張地抱緊了爺爺的脖子,小臉上寫滿了困惑。
陰雨綿綿,哀樂潺潺。
白色野菊的花瓣與紙錢在空中交織飛舞,覆蓋在棺槨上的那面殘破軍旗在風中獵獵作響,仿佛發出最后的嗚咽。
涼風不僅吹動了戰旗,也吹動了老卒高大成那空蕩蕩的褲管。
他拄著拐杖,每一步都踏得沉重而堅定,渾濁的雙眼死死盯著前方的棺木,仿佛在完成一個跨越了十二年的承諾。
一位中年漢子端著一碗濁酒,在送葬隊伍經過時,緩緩將酒灑在濕漉漉的青石板上。
“將軍,您一路走好……”他在心中默念,酒水混著雨水,滲入這片秦簡誓死守護的土地。
送葬隊伍自南門進,北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