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年號,李承乾早就想好了。
祖父李淵的年號是武德,父皇李世民的年號是貞觀,都具有極強的政治意義。
他的年號,自然也是如此。
所以。
他的年號便是…昌明!
昌明二字,一個出自于《尚書》,另一個出自于《易經》,結合起來,便是“天道昌隆,日月照明”之意像。
而這個“明”字,隱隱間也剛好暗合李承乾的字:高明。
除此之外。
這個年號,也象征著新朝的目標,那便是“國運昌隆,政治清明”。
這很難辦到。
但不努力一下的,就永遠不可能實現。
冗長的登基大典在封賞之后,進入尾聲。
李承乾在太極宮中設宴款待群臣,而朱雀大街上,也設有萬民宴,相當于款待天下百姓。
一時間。
長安城內外,山呼萬歲之聲不絕于耳。
太極宮內,隨著宴會的開始,太常寺的樂師們也開始演奏起了《秦王破陣樂》。
這首樂曲算是大唐的國歌了。
聽起來讓人熱血沸騰,恍惚間,就有了一種正在沖鋒陷陣,為國廝殺的豪情。
大殿上。
群臣觥籌交錯。
杜荷與趙節坐在前邊的位置上,兩個人不斷相互碰杯,臉上已經帶了些許酡紅之色。
“陛下的大業,終于實現了!”
杜荷語氣非常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