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貞觀二十年,四月十六,登基大典。
作為理論上來說一輩子只有一次的大典,典禮自然非常莊嚴隆重。
辰時正(八點)。
李世民于太極殿中上座,隨后由褚遂良出列,宣讀《太上皇帝禪位詔》。
“朕承天命,撫有四海…今太子承乾,仁孝天縱,克肖朕躬,德化彰于朝野…特效堯舜之典,禪皇帝位于太子!”
詔書宣讀過后。
群臣叩首,隨后李世民親自起身,再度將傳國玉與天子劍交到李承乾手上。
按照禮制。
李承乾有模有樣的推辭一番,隨后便在群臣泣血勸諫之下,“無可奈何”的接過傳國玉璽,答應接受禪讓,登基稱帝。
文武百官和宗室勛貴們再度行禮,口稱天子圣明。
而縮在太極殿角落的史官,也奮筆疾書,毛筆在手中幾乎都揮出了殘影,將這君臣相宜的景象記錄下來,并且著重描寫了李承乾謙遜、仁德的形象。
事后。
李承乾穿上天子袞服,頭戴冠冕,乘天子儀仗出承天門、朱雀門,連著已經被潑水打掃好的朱雀大街緩緩前行,接受百姓們的朝拜。
金吾衛、千牛衛在前邊開道。
左右武侯衛的精銳則分列左右,牢牢護衛住天子的安危,以免有宵小之輩,驚擾了圣駕。
半個時辰后。
天子儀仗走出明德門,前往城外的圜丘壇祭天登基。
李承乾沿著臺階緩緩登壇。
隨后手捧傳國玉璽,在象征著天下的大鼎面前止步,高聲念誦祭祀天地的文章。
“臣李承乾,謹以玄牡昭告皇天后土:太上皇帝禪大寶于臣…臣惟兢兢業業”
禮畢。
將記錄著祭辭的玉帛焚燒祭天。
而后再度折返回太極殿,接受文武百官的正式朝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