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天萬界懸于混沌海之上,若芥子浮于滄溟。關于天道真容,修真界歷來有兩說:
或諸天共奉一主天道,如眾星朝北斗;
或界界各有小天道,如百舸爭流,萬類霜天競自由。
風禾此問,看似探天道高下,實則暗設機鋒——欲將秦川的思緒引向諸天天道教義之辯。
此乃兩難陷阱,無論答“同”或“異”,皆易落人口實,授人以柄。
秦川眉峰微蹙,瞬間勘破此中關竅。
必是風禾這老匹夫,因蘇蓼被逐之事懷恨在心,竟借考核之機暗施絆子,要在此刻給他上眼藥。
正當他凝神思索,欲尋一條不偏不倚的應答之道時,忽聞一聲清咳破殿而來:
“只論你文中‘道術可有高下’便罷,莫要失了題旨。”
開口者正是季玉琪。
此語看似是提醒秦川莫要跑題,實則暗藏鋒芒——已然點出風禾之問早已偏離考核本意,悄然為秦川解了圍。
秦川心下明了,這位誦經會結識的高友是遞來善意,當即斂去雜念,朗聲道:
“道術必有高下之分,此乃天地至理。
蓋因天道存于寰宇,本就是流轉不息、生生變化之態。
《易》云‘萬物皆易,唯易不易’,此‘易’字,便是天道本真。
所以,脫離了天道變化的道術,自然是落后的下乘之法;
而跟上天道變化的道術,便是先進的上乘妙法。
此事,在史冊之中亦有明證。
遠古之時,先天神祇尚存,可證此非虛。
那些古神自誕生便承天道法則,神通蓋世,卻不知順天應勢,固守舊法,罔顧天道流轉,終究被天道所棄,只余殘名刻于古籍,再無蹤跡。
大周天庭的覆滅,亦是同理。
天道恒常演化,步步向前,可大周天庭卻始終沉溺于對古神的供奉祭祀,停滯不前。
若論道術,古神之能不過是倚仗本源渾厚,如蠻力搬磚,雖強卻粗;
而今世道術經十萬載演化,早已枝繁葉茂,品類萬千,便是在天道本源的體悟上,也已追上古神之境,更添幾分精妙靈變。
便是如今,我們亦不得不承認。
在諸天界海之中,那才開辟九千年的完美天下,正因掌握了當下天道所轄的最先進道術,非但未曾落后,反倒能助天道加速演化,令其域內生靈繁盛、氣運昌隆,方能崛起為諸天一霸。”
見秦川在季玉琪的提點下,只答道術之問,避過天道之爭,完美跳出陷阱,霍元覺終是松了口氣,望向季玉琪的目光中多了幾分感激。
雖在口試之時,主考官有啟發引導之責,可這類理論道文之事,本非霍元覺所長,此前他心中唯有對風禾設局坑害秦川的憤懣。
要知這般答辯中的文字陷阱,一旦墜入便是致命——此等考核場合,答錯一字便可能斷了仙途。
“好了,秦川道友的口試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