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一股清冽的豆香在口腔中化開,讓他緊繃的神經都放松了不少。
氣氛很輕松。
胡老爺子就像一個鄰家的長輩,聊著圈子里的八卦,聊著最近市場的行情,絲毫沒有那種大佬的壓迫感。
張泉漸漸地不再那么拘束。
他覺得,這位胡老,是真心愛物件,也真心愿意提攜后輩的人。
聊了大概十幾分鐘,胡老爺子才放下茶杯,慢悠悠地把話題轉了回來。
“好了,小張說說你的事吧。”
“碰到什么難處了?”
來了。
張泉的心又提了起來。
他按照昨晚想好的說辭,小心翼翼地開了口。
“胡老是這樣的……我有個朋友他運氣好,前陣子從鄉下收了個東西。”
“是件清中期的玉質文房,東西看著特別開門,雕工也精。”
“但是……它的來路吧,就是那種民間私下收的沒發票,也沒什么家族流傳的說法。”
張泉一邊說,一邊緊緊盯著胡老爺子的表情,不放過任何一絲變化。
“所以我那朋友就犯難了。”
“想把東西出掉又怕走不對路子,把好東西給弄砸了。”
“所以托我來向您請教請教,這種情況該怎么辦才最穩妥?”
胡老爺子靜靜地聽著,臉上沒什么表情。
“嗯,我明白了。”
“你朋友遇到的這個問題在咱們這行里,太常見了。”
“很多好東西都是散落在民間的,沒什么顯赫的出身。”
“我們管這叫開門的野路子。”
“正規的大拍賣行,像藝海那種,最看重的就是傳承有序。”
“這不光是為了保證東西是真品,更重要的是為了規避法律風險。”
“萬一東西的來路有問題,比如是盜掘出土的,那他們拍賣行就要承擔連帶責任。”
“所以傳承就是他們的護身符。”
一番話,把張泉遇到的困境解釋得明明白白。
“那……那這種情況就沒別的辦法了嗎?”張泉追問。
“辦法,當然有。”
胡老爺子笑了笑,豎起一根手指。
“第一可以找一些小型的、私密性強的藏家交流會。”
“這種會不公開,都是熟人帶熟人,大家看的是東西本身,不怎么問出處。”
“缺點是圈子小碰不到大買家,價格可能出不到最高。”
“第二如果對東西有絕對的信心,可以先去做一個權威的科學鑒定。”
“比如拿到故宮或者國家博物館的文保科技部,讓他們用儀器做個成分分析和微痕檢測,出具一份斷代報告。”
“這份報告雖然不能證明傳承,但它是科學依據能增加東西的說服力,讓很多買家打消疑慮。”
張泉聽得連連點頭,這些都是他完全沒想到的門路。
胡老爺子頓了頓,目光變得深邃起來。
“至于第三個辦法嘛……”
“我認識幾個專攻文房玉器的老藏家,脾氣有點怪,但眼力毒得很。”
“他們不在乎什么傳承,也不信什么證書,只信自己的眼睛和手感。”
“只要東西真好,好到讓他們愛不釋手,多少錢他們都愿意出。”
“我可以幫你引薦一下。”
“不過……”
胡老爺子話鋒一轉,“所有這些辦法,都有一個最根本的前提。”
“東西到底怎么樣。是騾子是馬總得拉出來遛遛。”
“你說的天花亂墜不如讓我上手看一眼。”
“小張你那個朋友的東西……你帶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