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戰鼓尚未落定,萬里之外的長安城內,另一場無聲的驚雷卻已炸響。
天色不過微明,含元殿中,氣氛已然肅穆起來。
而在這肅穆的氣氛下,更涌動著難以喻的暗流。
龍椅上,李隆基高座,冕旒后的面容透著深深的疲憊與揮之不去的陰郁。
“圣人,允奏事!”
高力士尖細的嗓音傳遍大殿,拉開了今日早朝的序幕。
未及高力士話音落下,楊洄便率先出列,朗聲道:“臣,駙馬都尉楊洄,有本啟奏!”
楊洄這聲有本啟奏,瞬間讓大殿之中的氛圍為之一寂。
因為按照慣例,朝會開始,是先有一個常例朝議的程序的。
所謂常例朝議,即宰相先行將前些時日朝廷做了什么奏報一遍,再將一些懸而未決的事情拿出來討論出結果。
然后,才輪到六部和其他官員奏事。
而今日,楊洄的出現,確實打破了這個規矩,也讓眾人瞬間意識到,楊洄要奏的事情肯定沒那么簡單。
事實上,不止是大臣們被驚了一下。
就連龍椅上的李隆基,對于楊洄的越矩行為,也微不可察的皺起了眉頭。
不過,楊洄畢竟是皇家的女婿。
李隆基也不好明著打他的臉,最終,還是沉聲問道:“駙馬所奏何事,竟要越過政事堂?”
楊洄聞,當即高舉奏章,朗聲道:“陛下,臣今日所奏之事,乃關乎我大唐國本。”
聽見國本二字,眾朝臣頓時一愣。
旋即面色恍然,忍不住暗道了一句果然如此。
楊洄則是語速極快的說道:“有道是國不可一日無君,儲不可一日無位。自前太子廢黜,國本空懸,朝野惶惶,人心浮動。值此多事之秋,社稷安危系于陛下一身。是以,臣伏請陛下,念及江山永固,黎民所望,速立儲君,以安天下之心!”
此一出,頓時像是在平靜的湖面投下巨石。
以李晦為首的關隴世家代表,以及武惠妃在朝中的其他幾位心腹官。
幾乎緊隨其后,紛紛出列,齊聲附和。
聽見大殿之中突然傳出來的議論聲,李隆基不由得眉頭緊皺。
但片刻后,他還是蹙眉問道:“卿以為,諸皇子誰可當立?”
聽見李隆基竟然直接問他立誰,楊洄心頭頓時有些不安起來。
立誰,這不是明擺著的事情嗎?
他一個臣子,難道還能直接說立盛王李琦?
“咳~”
就在楊洄為難之時,一旁的右相牛仙客忽然輕咳了一聲,這一聲,仿佛點醒了楊洄。
他一咬牙,硬著頭皮道:“陛下,臣以為,盛王殿下仁孝聰慧,德才兼備,深肖陛下之風,乃儲君不二人選!”
“臣等附議,盛王仁孝,堪當大任。”
“臣附議,國本懸空,非社稷之福。請陛下速作圣裁!”
頃刻間,附議之聲此起彼伏,聲勢浩大,充斥了整個大殿。
附議之人謹記武惠妃的嚴令,絕口不提其他事情。
只將“國本空虛”、“社稷安危”、“盛王賢德”作為核心論點。
試圖營造出一種刻不容緩的緊迫感和“眾望所歸”的假象。
然而,這突如其來的“逼宮”并未能淹沒所有聲音。
這滿朝文武,也并非鐵板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