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定下一個導向以后,官員們自然會群起而向。”
“要知道,可以考中進士的官員,沒有一個腦子愚笨的,只是先前沒有把自己的聰慧用在實事上,他們即便是現學現賣,也能做的不錯。”
“這樣一來,也就能彌補缺漏了。”
明朝的官場晉升制度,一直是個大問題。
進士們在考中以后,會擇優選為庶吉士。
繼而以翰林院為,在六部歷職,最后步入入閣之路。
大多數內閣大佬,居然都沒有過任職地方的經歷!
這樣就會出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那便是從未有過地方工作經驗的官員,居然在內閣中執掌大權,擬定地方政策。
因此導致政策不接地氣,還極易被那些地方官員糊弄,致使政令不暢。
“說的沒錯!”
聽完這話,朱棣瞬間眼前一亮。
旋即他看向朱閑的眼神,變得無比敬佩起來。
這番話,可是一針見血的點明了現在大明官制的漏洞!
朝廷大事,的確是不能依托儒子學者,而是要讓真正就職過地方的官員參與其中。
這樣才可以確保地方政策的準確性。
“堂弟,這全部是你自己想的嗎?”
這時,朱棣不禁問道。
要知道此等官制問題,只有非常了解朝廷情況之人才會知道,朱閑一個鄉間少年,又從未有過朝堂經歷,怎么會知道這么多?
“我只是瞎想的罷了,瞎想。”
朱閑聳了聳肩,輕笑道。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