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貿,就是絕佳的選擇。
要知道,如今大明的茶葉、香料、絲綢、陶瓷,對于西方諸國而,可是絕對的奢侈品。
賣到海外,那可是貨比黃金,價值百倍!
還可以從外面運來廉價的奴隸,通過原始積累,拉大和西方諸國的差距,提前開始殖民模式。
原本,明朝建國之戰就是水戰,對于海船制造很有話語權,處于絕對的領先。
只是可惜,由于張士誠等余孽,通過海船逃去了海外,還有倭寇之患,朱元璋就制定了嚴厲的海禁政策。
加上重農抑商的政策,使得朱元璋對于海貿,壓根沒有想法。
致使大明在這方面成了吊尾車。
最終西方諸國,搶先通過海貿和殖民,洗掠了大量財富,進行了原始積累。
即便到了日后,朱棣會派三寶下西洋,但那更大程度上,還是炫耀國威的目的。
重心并不是貿易。
等到朱棣駕崩后,那些鄭和下西洋的反對者,更是一把火燒掉了海船圖。
自此,完全斷絕了大明海貿的希望。
如今朱元璋對海禁非常嚴厲,即便他提出了,恐怕也會直接被否決,沒有什么意義。
“開海禁?”
朱棣聽到這話,卻是瞬間眼前一亮。
這話簡直說到了朱棣的心坎上。
他對于海禁,向來都是不以為然的態度。
張士誠都死了,帶走的那些余孽更是淪成了野人,哪里需要執行如此嚴厲的海禁。
不過他心里雖然不以為然,但也沒有多。
誰讓大明物產豐富呢,禁就禁吧,影響也不大。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