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這么說,我的計策還沒那么大作用。”
朱閑不以為然道。
內閣制和攤丁入畝兩項國策,其實只是在現有體制下,將效率最大化的提升。
但問題是如今的生產力就這些,不管你再怎樣提高,也是蛋殼里做道場——擺不開架勢。
最多就是不讓百姓餓死罷了。
讓黎民都能吃上糖?那屬實是想多了。
“堂弟,你可不能低估自己啊,如果你真入仕為官,以后身居高位,一定還會想出更好的國策!”
朱棣連忙勸道,哪能這么輕易的放棄呢?
自己還如何進行下一步?
“呵呵,我的確有辦法,但是,那辦法皇帝一定不會允許,所以,我入不入仕也沒什么區別。”
朱閑卻是輕笑道。
“不會允許?是什么辦法?”
朱棣豎起了耳朵,他可是知道,在朱元璋心里,朱閑的地位有多高。
他如果真有辦法,但凡不違背原則,朱元璋一定會同意的,畢竟,朱元璋才是當世最希望四海升平的人啊。
如果有好國策,他哪里會不同意?
“我的辦法很簡單,便是開海禁!”朱閑頗為感慨的說道。
其實說起來,海禁屬實是大明之痛啊。
在生產力貧瘠的如今,真想讓大明富起來,只有一個辦法,便是貿易。
但是在大明內部流通的貿易,只是拆了東墻補西墻罷了。
最多只能富起來一部分人。
改變不了根本,反倒會產生嚴重的貧富差距,從而激化矛盾。
唯一的辦法便是對外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