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塊鍍金銅匾你們都見過啊,就在黃埔家發船那天,還是武主任和羅主任兩個人一起交到考察隊手上的。”
羅宇倒也沒藏著掖著,他走上前去把包裝撕開,露出了里面蒼勁有力的黑色題詞。
趙陽和新聞班的隊員都湊了過來,在碼頭上他們都是遠遠一望,之后就再也沒見過這塊意義重大的銅匾,如今有幸近距離觀賞,自是興奮不已。
“‘為人類和平利用南極做出貢獻’,說的太好了,等長城站建城,我們就能擁有在《南極條約》協商國會議上投票的資格,到時候不但可以更加深入地參與各項南極事務,還能在科學考察和資源利用上擁有足夠的話語權。”
趙陽的話發自肺腑,他是在國際會議上受過屈辱的人,自是明白“和平利用南極”幾個字的背后所需要付出的努力。
這世界運轉的規則永遠不是和和氣氣講道理,只有自己的拳頭夠硬,才能把別人按在會議桌上。
南極事務如此,其他領域亦然。
改革開放的春風已經打開了那扇窗,趙陽有強烈的預感,中國將會在未來幾十年里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
就好像那位總設計師為首支南極考察隊親手寫下的寄語這般,中國總有一天會站在人類發展舞臺的最中央。
“靠左一點,再下來一點,不對不對,還是歪了,順時鐘旋轉一下。”
長城站主樓東門外,所有南極洲考察隊的隊員們悉數到齊,“向陽紅10”號船的船員們以及“j121”船的海軍官兵們也被邀請到場。
因為馬上要進行的是長城站建設的最后一道工序——鑲嵌站標。
只見郭坤和嚴奇兩個人捧起地上的圓形物件,金黃色的銅徽非常沉重,但卻閃閃發光。
在其他隊員七嘴八舌的指揮下,中央刻著南極洲地圖,四周用中英雙語寫有“中國南極長城站”的站標終于被安在了門沿正上方。
現場瞬間爆發出震耳欲聾的歡呼,隊員們鼓掌、擁抱、高喊,多日來的情緒和壓力終于得到了釋放。
大家興奮地走上白色階梯,爭相與長城站的站標合影,新聞班的隊員們也是頭一次沒有考慮膠卷的消耗,不斷按動著快門,記錄下這歷史性的一刻。
“舒舒姐,我喜歡你。”
喜悅的一角,楊明單膝跪地,手里是一支涂成紅色的“紙玫瑰”,他含情脈脈,向著馬舒舒吐露心聲。
但顯然時機有些不對,原本打算去合影的馬舒舒臉上都是“難以置信”的表情,雙手叉著腰愣了好一會才“咬牙切齒”地說道。
“你是一定要挑這種時候給我搞事對吧?”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