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14日的晚上,長城站的通訊棟燈火通明。
兩套由1.6千瓦單邊帶發射機、單邊帶接收機、電傳打字機和遙控設備組成的通訊系統正在全力工作。
穿著藍色薄棉服的郭坤神色平靜,他手持話筒坐在設備前,身后則是站著南極洲考察隊的副隊長和班長們。
因為通訊棟空間有限,大部分隊員都沒辦法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但趙陽作為新聞班的代表卻擠了進來,他就站在郭坤身側一步的位置,舉起相機隨時準備按動快門。
“北京,北京,我是長城,我是長城,聽到請回復,聽到請回復……”
因為跨極區的遠程通訊采用的是單邊帶話方式,所以郭坤說完后需要等待北京接受信號再返回傳送,時間大概就是個十來秒,但對于在場的所有人來說就好像過了十年那么久。
“長城,長城,這里是北京……”
就當趙陽感覺自己快要因為屏氣而窒息的時候,話筒里終于傳出了來自祖國的聲音。
但接下來才是最緊張的時刻,只見郭坤挺直了腰板,端正了坐姿,向萬里之外的首都一個字一個字說出了期盼已久的那句話。
“北京,北京,我國第一個南極考察基地——中國南極長城站已勝利建成!重復,中國南極長城站已勝利建成!”
整整二十七個日日夜夜,中國首次南極洲考察隊的隊員們始終保持著高昂的政治熱情、堅強的戰斗意志、嚴格的組織紀律、頑強的拼搏精神,斗志不衰、干勁不減、行為不松、作風不散。
他們與“j121”船海軍突擊隊的官兵們一起在南極洲的大路上創造了極地建筑史上的奇跡。
“北京收到,北京收到,祝賀你們,祝賀你們!”
趙陽見過很多“大場面”,自認為心理素質在整個新華社的記者里也算頂尖。
當年和老沈跟著武警戰士直面兇狠的“菜刀幫”,那明晃晃的利刃距離他只有幾公分,拍出來的畫面依然那么穩。
但今天趙陽卻發現竟然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雙手了,它們止不住的輕微顫抖,就和他的呼吸一樣,越發急促。
“趙陽,把我拍好看點,還有待會讓隊員們一個個進來,大家都和電臺照個相。”
郭坤的一聲打趣將趙陽從緊張的狀態里拽了出來,他甚至還配合地比了個“剪刀手”,一下子就惹得房間里的眾人哄堂大笑。
“咔嚓!”
恢復平靜的趙陽不再猶豫,快門果斷按下,定格的笑容是如此燦爛,但在照片之外,是591顆赤忱滾燙的愛國心破開了南極的冰雪,實現了中國幾代極地工作者的夙愿。
第二天一早,長城餐廳里,興奮得一宿沒睡的趙陽正打著哈欠。
“喲,趙記者這是沒睡好啊,那來碗熱粥養養胃,配點饅頭和我做的小腌菜,保證你一整天都有勁。”
李樹根樂呵呵的,趙陽發現他竟然也頂著兩個大大的黑眼圈,可見昨晚當真是考察隊的不眠之夜,就連廚子都激動得睡不著覺。
“呀,你今天來這么早啊?怎么沒見馬舒舒?昨天表白又失敗啦?”
剛吃了兩口饅頭,趙陽就看到楊明推門走了進來,和其他隊員喜氣洋洋的表情不同,這個“癡情男人”眉頭緊皺,嘴里一直在碎碎念,與食堂里歡愉的氛圍格格不入。
“陽哥,你說舒舒姐是不是真的不喜歡我,這都已經第二十七次表白了,她還是扭頭就走。”
李樹根親手做的花卷饅頭也沒能拯救楊明的情緒,他就像個“被欺負的孩子”,坐在那一個勁地唉聲嘆氣。
如果不是考慮到楊明的確還是個20歲的“小孩”,趙陽真想沖上去一巴掌把這個“海洋局的天才少年”給扇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