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簡單單的一句話直接把趙陽驚到從座椅上蹦了起來,雖然是新聞記者,但在出發前也參加過培訓,對于危機處理預案也算熟門熟路。
他知道疏散指的是讓隊員帶著物資下船,尋找陸地安營扎寨;留守則是把一小部分人員留在船上,以確保與外界的通訊;如果危險沒有解除,或者有更加嚴重的傾向,那就只能搶灘。
搶灘雖然能保證船只不沉沒,但在南極這片區域想要再重新入海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就等同于要“犧牲”掉“向陽紅10”號船和“j121”船。
而這三項措施一旦落實,也就直接代表著此次南極建站任務徹底宣告失敗。
“郭老師,不至于吧,我們兩艘船都還能動,稍微等幾天,說不定冰山就自己挪開了。”
趙陽心急如焚,他和其他考察隊的隊員一樣,是抱著在南極大陸成功建起中國第一座科學考察站的信念才堅持到了現在。
臨門只差一腳,卻要就此放棄,心里這關實在是過不去。
“等不了了,你還記得跟在我們屁股后面的那團氣旋嗎?老卞他們已經反復計算過了,最多五天,到時候氣旋追上來,12級的大風之下,很有可能就是船毀人亡的局面。”
郭坤的聲音越說越大,右拳不斷敲擊著桌面,和很多半路出家的隊員們不同,他為了中國的南極事業已經奮斗了那么多年。
當初最困難的時期都熬過來,如今眼看就要開花結果,卻不得不面臨半途而廢的抉擇。
郭坤甘心嗎?絕對不甘心。
但又有什么辦法?作為南極考察隊的隊長,先要為五百多名隊員的生命負責。
黨和國家把這些人才和棟梁交給他,他就有責任把一個都不少的帶回去。
“現在我們兩艘船距離最近的陸地大約500米,老嚴會帶一支小隊先下去,爭取用最快的速度找出一條能夠承載大型機械的安全路線出來。”
“負責留守大船的名單也已經在擬定了,人數控制在8-10個,屆時黨委會逐一找他們去談。”
“明天一大早我就會宣布這個決定,你也快點回去準備吧,多帶野外生存用品,影像和文字資料只帶最重要的,盡量減輕負重。”
時間緊迫,郭坤沒再向趙陽多解釋什么,他揉著自己的額頭,試圖緩解愈發嚴重的神經疼痛。
“郭老師,這些你為什么要單獨和我說?等明天集體通知不是也行嗎?”
事已至此,趙陽也只能默默接受,走到門口的他像是想起了什么,突然停下步子扭頭問道。
“整個考察隊,就屬你最犟驢,如果不讓你有點心理準備,還指不定會干出啥沖動的事情呢。”
郭坤笑罵出聲,但看著漸漸遠去的背影,獨自坐在會議室里的他又喃喃自語了一句。
“南極的天氣哪是能隨便預測的,如果風暴來了,可能立馬就要棄船逃命,早做準備,在最壞的情況下才能更有希望活下去,我答應過你媳婦要保證你的安全,這……就當是我的一點私心吧。”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