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奔波在全國各地的企業單位,考察隊員,協調物資,根據預案里的難點逐一尋找解決辦法,困了就在火車上睡一覺,餓了就整點干糧對付一口,反倒是上海政府特別準備的招待所駐地成了待得最少的地方。
“小趙來啦?快快,正好幫忙看看,這是浙江美術學院專門送給考察隊的浮雕,祝愿我們首次南極考察成功,你說擺在哪里比較好?”
剛走進招待所的小院,趙陽就看到郭坤在沖著他招手,對方穿著深綠色的防風衣,腳上一雙臟兮兮的橡膠鞋,渾身灰蒙蒙的,給人一種風塵仆仆的感覺。
“說這浮雕是仿銅玻璃做的,取名叫《碩果》,你看這美麗少女的頭像旁邊都是葡萄、橘子和稻穗,象征著累累果實,寓意還真是不錯。”
說話的男人四十多歲,皮膚黢黑,但一頭惹眼的長發,如果郭坤不介紹趙陽還真難將其與嚴肅的科學考察聯系在一起。
“這位是嚴奇同志,擬任南極考察隊科考班的班長,是我國野外科考領域的專家,你有機會好好采訪他,絕對能挖出好的素材來。”
三人一邊聊著一邊來到招待所的小會議室,從郭坤和嚴奇的交談里,趙陽才了解到了考察隊艱苦籌備工作的冰山一角。
由于時間很短,任務很重,要在四個月的時間里為首次赴南極開展科學考察并建立考察站建立盡可能堅實的基礎,從有關部委局到省市自治區及其所屬工廠、企業和單位,全都在展現出了全力支持、大力協作的態度。
在趙陽來報到前,郭坤和嚴奇就回了趟北京,目的是為了解決在南極建造科學科考站的最大難題——房子。
南極素有寒極、風極和冰雪之極的別稱。
實測最低溫度達到-89.2,平均氣溫常年保持-25左右;1978年法國科考站實測到96米/秒的風速,要知道12級臺風的風速也才35.4-36.9米/秒,僅僅是南極最大風速的三分之一;除此之外南極大陸還被平均厚度2300米的冰雪覆蓋,最厚的地方更是達到了恐怖的4800米。
所以南極考察站的房屋要求特別高,要防寒、保溫、抗風、防火、防雪埋,考慮到運輸和建造的可行性,房屋的結構還必須要是裝配式的,材料一定要輕。
此時的中國才剛進入改革開放,相關技術的研究和發展尚在起步階段,加上預算經費有限,又沒有前人的經驗可以參考,想要完全符合極地科考的要求可謂是難度極大。
郭坤跑遍了全國的建筑材料企業,反復論證和篩選,最后選定了中國新型建筑材料公司來承擔考察站房屋的設計、生產和裝配任務。
“說實話,這可是個重擔子,要知道他們手上一無別國科考站的建筑資料,二也沒真正去過南極,卻要根據極地的氣候特點和房屋的特殊要求在短時間內完成設計和生產,我和老郭當時都沒多少信心。”
嚴奇點上一根香煙,狠狠抽了幾口后對著正在本子上奮筆疾書的趙陽說道。
“是啊,最后這家企業抽調了14名富有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組成了攻堅小組,不但找到了重量輕、強度高且便于安裝的新型建筑材料,還想出了在墻板中間填充絕熱的聚氨酯泡沫塑料以達到防寒目的的點子,總算是基本上解決了科考站房屋建造的幾個難點。”
郭坤拎著紅色塑料保溫瓶給桌上的茶杯加滿了水,從他的眉目間能夠看到一絲疲憊,但話語里卻還是慢慢的興奮。
“郭老師,那我們明天去上海造船廠應該是為了解決船舶的問題吧?之前有很多熱心讀者就給我們社里來過信,指出沒有破冰船或是抗冰船就很難實現南極登陸。”
趙陽停下了手中的鋼筆,關于此次赴南極科考的船舶選擇也一直是他關心的重點,甚至腦子里已經形成了好幾篇相關的報道草稿,如今正好考察隊的兩個負責人都在,干脆就提出來,也好給自己解惑。
郭坤和嚴奇沒有馬上回答趙陽的疑問,而是相視一笑,各自又點上了一支煙,賣起了關子。
“耳聞不如目見,今天先好好休息,等明天到了造船廠,你自然就知道我們打算怎么做了。”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