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軍將領動容,憤怒!
李凡的拳頭攥的咔咔作響。
剛被俘虜的尚且如此,那些長達幾年的呢?他們是怎么過來的?
“派人給大非川那邊傳訊,讓其先釋放三十士兵,和三百名漢人,什么時候見到人,什么時候就可以見面談判。”
他當機立斷。
“是!”
朱慶迅速離開。
“封常清,去把吐蕃那批軍官俘虜,以及不肯投降的那一撮人,全部帶過來,準備后續交換俘虜。”
李凡也算是極有先見之明了,部分俘虜沒有被處決,就是等著有這么一天用來交換俘虜。
沒想到,軍隊還沒有完全開入吐蕃本土,對方先找上來了。
他知道,對方是想要談和。
但他,只想要換回那些被抓捕,俘虜的大唐士兵,子民。
“是!”
“你先下去休息吧,那些被囚禁的人,朕不會不管他們的。”
“等他們都回來了,朕會再安排你們。”李凡看向張英。
張英撼哭。
“多謝陛下大恩!”
“多謝陛下大恩!”
“將士們沒有白等!”
李凡將人送走后,心情不太好。
他無法預估吐蕃這么些年到底從大唐抓走了多少人,畢竟安史之亂期間太亂了,也沒人限制吐蕃。
如果從那個時候算起,那數字可能就不小了。
而唐朝時期的吐蕃,對于普通人和奴隸俘虜來說,那就是地獄中的地獄。
李凡自問不是圣人,但也會為子民的遭遇所感到悲傷。
達扎路恭提出談判,交換俘虜恐怕不會那么容易。
“……”
在李凡同意談判后的第二天。
大非川的外圍,就有一支唐軍趕了過去駐扎,雙方軍隊事實上完成了一種沒有開戰的對峙。
第三天。
大非川的高原上,送下來三百三十名俘虜,其中三百人是老弱婦孺,皆是大唐子民。
另外三十人則是三十名普通的士兵。
至于青壯年和被俘軍官,吐蕃那邊沒有釋放。
名單和消息第一時間送到了中軍大營。
這也和李凡預估的差不多,老弱病殘和普通士兵對于吐蕃來說,其價值遠沒有青壯年和軍官大。
達扎路恭表示誠意,顯然也就是給點皮毛。
后續經過身份核查和問詢。
發現這些百姓和士兵都是在不同時期被吐蕃用各種方式從大唐邊境線擄走的,最早能追溯到安史之亂之前了。
而這些人員就像人間蒸發,沒人知道。
有的甚至是一個村子被一鍋端。
特別是士兵!
冷兵器時代,大規模作戰,想要清查到個人生死是很難的,首先尸體就不好找,大多無法辨認。
其次,還有逃兵這個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