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今日聚會,奴家也不當幾位是一般客人,而是同道之間交流。
奴家真心希望先-->>生能給一些建議!”
雖然明知她是逢場作戲,但在場這些人對這番話依然十分受用。
趙元奴總有辦法,讓人覺得他們是不一樣的。
吳曄對這套話術十分熟悉,只是笑笑:
“趙行首的表演自是天衣無縫,如果非要說些遺憾,卻不在人,而在曲……”
吳曄本就想借題發揮,說起曲子,他看其他人不解,解釋道:
“這水調歌取源于隋煬帝,后經發展……,前朝水調尚有大曲、小曲之分。大曲《水調》歌,又有凡十一疊,前五疊為歌,后六疊為入破。
只可惜經歷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季之亂,如今趙行首所唱之曲,不知有幾分像從前?”
他這番說辭,馬上引起所有人的的共鳴,尤其是趙元奴,臉上少了幾分嬉笑,多了幾分真心。
他們這些人對于譜曲的失傳,感觸最深。
尤其是水調歌,如今已經變成水調歌歌頭。
戰爭帶來的是妻離子散,是國破家亡……
相比起來,樂譜的遺失,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會在意這個結果。
“想不到先生還有這般感觸,跟奴家想的無般一二……”
趙元奴十分認真,站起來,朝著吳曄行了一個萬福禮。
吳曄起身拱手,還禮。
“亂世之中,人命如草芥,太多的傳承在亂世遺失了,不止水調歌,我道門何嘗不是……”
林靈素和徐知常看到吳曄引出這個話題,也跟著感慨起來。
道教的科儀,基本上圍繞著道樂來的。
很多唱韻同樣會隨著戰亂到來而失傳。
“所以,貧道在想,為了避免這種悲劇再次發生,咱們是不是應該為后學做點什么?
以避免今日你我所聽之樂曲,變成后世之絕唱!”
他這個說法一出,眾人肅然起敬。
不管立場如何,林靈素,徐知常和趙元奴,都是某些傳承的守護者。
道士要護住祖師爺流傳下來東西,作為樂師的趙元奴也有別人看來無所謂的堅持。
可是誰能保證在亂世之時,這些東西不會失傳?
畢竟很多事情,并不是人力所能控制。
“貧道想了很久,一直在想一件事,那就是文字的傳承能力,遠遠高于口傳心授本身。
為什么詩詞容易傳世,而曲譜不能。
這問題恐怕還是出現在樂曲傳承方式本身。
如今我們的記譜之法,無非就是減字譜、工尺譜,是吧?”
吳曄將目光投向趙元奴。趙元奴默默點頭。
“這些方法好則好,可更加注重指法、表情等表演方面的東西,講求口傳心授,或者某些記譜法只局限于某些樂器!
所以一旦有傳承的那些人死于戰亂,后人就算拿著曲譜,也無法還原當初的聲音!
所以,一種只要知道規律,看著文字和符號,就能復現昔日音律的記譜法,就是貧道能想到的對抗歲月的方法!”
“啊……”
趙元奴眼中,迸發出從未有過的光芒。
她直勾勾看著吳曄,原來她只當是吳曄隨口一說,卻沒想到吳曄連解決方法都已經想出來了。
吳曄的思路,還真就是一條能解決樂曲失傳的好方法。
只是知道了思路,還需要創造出那種如吳曄所的記譜法才行。
“明之,你不是已經造出這種記譜法了吧?”
徐知常聲音中,也多了一些顫動。
他雖然以畫術聞名,可畢竟也是道士,道樂失傳的問題,同樣讓他痛心。
如果吳曄能造出一種記譜法,那其中功德不會比整合出雷法弱多少。
吳曄輕輕點頭:
“此法,名曰五線譜……”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