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無數,枝上有黃鸝。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云深處,浩氣展虹霓……”
趙元奴一開口,便讓眾人都安靜下來。
吳曄閉上眼睛,靜靜感受著這個時代頂級歌姬的表演。
他唯一的感覺,就是趙元奴的聲音很美,曲也非常好聽。
從詞中,他認出趙元奴唱的是《水調歌頭·游覽》,相對于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而,這詞相對冷門一些。
這位趙大家,喜歡特立獨行……
不過吳曄真正感懷的,不是他耳熟能詳的宋詞,而是承載那些美好辭藻的曲譜。
在他生活的時代,宋詞之美他隨時可以感受。
但如今耳邊的天籟之音,卻已經聽不到了。
誠然,美好音樂在每個時代都不缺,可是屬于那個時代的聲音,卻隨著歲月的流逝逐漸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曲子不長,趙元奴很快唱完。
“好……”
林靈素和徐知常拍掌叫好。
“趙大家這首水調歌頭·游覽,真如天籟,貧道這次不虛此行!”
徐知常的贊美,趙元奴只是淡淡一笑。
“諸位都是音律大家,何必取笑奴家?”
她這么說倒真沒特意抬舉眼前幾個人。
這個時代只要是所謂的道士,尤其是擅長科儀的道士,大概率在音樂的修養上都不差。
因為宗教的科儀之中,道樂同樣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想要學科儀,就要從樂器學起。
能學出師道士的,音樂上多少有點造詣。
徐知常見趙元奴一雙美眸望向自己,趕緊擺手笑道:
“貧道不擅科儀,對于道樂的理解一般!
林道長和通真先生,都是符、法、科的大家。
趙大家要問,就問他們好了……”
趙元奴已經和林靈素聊過音樂,所以目光自然而然放在吳曄身上。
被美人注視,吳曄心口仿佛有一團火焰燃燒,恨不得能將肚子里那些宋詞都掏出來,獲得美人另眼相看。
只不過在那瞬間,他已經道心澄清,不為所動。
上次他在州橋夜市打架,已經被林棲焰數落過了,她說自己身為一代妖道,打架什么的太low了
沒錯,這就是原話。
因為自己的教學方式的問題,吳曄經常能從徒兒們那里聽到許多“家鄉話”。
以文字裝逼,并不符合自己的人設,吳曄也沒興趣在一個戲子面前討她歡心。
不過……
吳曄對于另外一件事,卻多有感觸。
那就是在他所處的時代,水調歌頭本身所代表的曲譜,已成絕唱。
但絕唱的曲,何止水調歌頭?
念奴嬌、如夢令等曲子也是如此……
若是自己能將這些曲子保存下來,不至于讓它們失傳,想來也是功德一件。
想到此處,吳曄心里有了主意。
“通真先生且評一評,奴家這曲兒唱得如何?”
吳曄久久不接話,趙元奴倒是先聲奪人,詢問于她。
她聲音嬌俏,語氣中帶著幾分俏皮,看似輕佻,卻也讓場上的氣氛回歸初始的輕松。
吳曄回過神,與她眼神對上。
“行首一開口,便覺清風拂面,塵慮盡消。貧道一時忘了這塵俗煩惱……”
他淡淡幾句,夸得趙元奴掩嘴直笑:
“人說先生是天上謫仙下凡,卻不想這么油嘴滑舌,不過這話怪讓人開心呢……”
她說話之間,顧目四盼。
同樣照顧了在座的其他人,林靈素和徐知常也跟著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