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金滅遼一事,朕準備放一放……”
紫宸殿內,宋徽宗將這件事給定了調,讓其他人措手不及。
無論是蔡京,還是大多數的朝臣,都沒想到一心一意,只想聯金滅遼。
其中固然有遼國欺辱大宋百年,大家都憋著一股怒氣。
但是這件事,不僅僅只有這個原因。
滅遼,收復幽云十六州,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也是青史留名的機緣。
哪個讀書人,武將不想趁著這個機會,為自己在歷史上書上濃重的一筆?
無論是蔡京這種奸臣,還是童貫這種武將,都一力主張此事。
可以說,這次滿朝文武,主戰派已經占據了絕對的主流。
而說完大義上的理由,在朝堂的暗流涌動之下,還有不能說的秘密。
戰爭一起,糧草先行。
在戰爭的背景下,是無數的資源和錢糧在流動,而在金錢流動的過程中,許多人都能因此獲利。
可以說,皇帝對這場滿朝文武期待的戰爭按下暫停鍵,著實傷害到許多人的利益。
“陛下三思,機會轉瞬即逝……”
“官家,天賜不受,恐有禍端啊……”
皇帝話音落,果然跪下滿朝文武,都在懇請皇帝改變主意。
皇帝頓時感覺到,一股壓力撲面而來。
反而讓一些人顯得鶴立雞群,比如太宰鄭居中,這位名義上的百官之首,在一群祈求皇帝抗遼的聲音中,顯得形單影只。
雖有相位,卻無相權。
但老先生孑然而立,卻讓宋徽宗看到了助力。
“鄭愛卿,你怎么說?”
“陛下背棄澶淵之盟屬不義之舉,且金國虎狼之性不可信,臣擔心與女真合作,乃是與虎謀皮!”
他一番話,讓皇帝十分高興。
鄭居中是他一力提攜起來對抗蔡京的存在,可奈何蔡京勢大,生生將一位太宰逼得無人可用。
如今他為自己據理力爭,卻顯得有些作用。
皇帝道:“還有呢?”
“這……”
鄭居中一時間也不知道如何回應皇帝。
宋徽宗大失所望,只能將目光轉向另外一個人,此人也是朝中少有的反對派。
“鄧洵武,你說呢?”
鄧洵武是知樞密院事,屬于軍方少有的跟童貫意見相左的反對派。
他被皇帝點名,卻本能望向蔡京,見蔡京低眉順眼不說話,又多了些許茫然。
不過皇帝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他頭皮發麻,想著如何回答。
最終,他咬牙道:
“臣覺得,此事緩行!
就如陛下以昨日州橋夜市之事所,我大宋的軍隊積弊已久,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
遼國雖然衰落,卻還有一戰之力,反而是我宋國兵士,實在……”
“鄧大人,您是說我大宋的兵不如遼唄……”
王黼在此時,陰陽怪氣一句,鄧洵武滿臉通紅。
被王黼陰陽,擾亂了鄧洵武的思緒,他反駁道:“我并非說我宋兵不行,而是不如遼國,諸公想想,如今朝中今日謀臣誰比趙普?將帥誰比曹彬、潘美?軍隊戰力可比開國之初?、
太宗之時北伐尚且失敗,何況如今?”
“因為那時候沒有女真人崛起,威脅遼庭,所以如今才是滅遼良機!”
鄧洵武本有思緒,但被王黼插科打諢,卻亂了陣腳。
皇帝在邊上觀察,暗自嘆氣。
其實無論是鄭居中還是鄧洵武,說的都和吳曄所不差,甚至吳曄思慮還更細致一些。
這吵吵鬧鬧的,恐怕已經討論不出結果。
“今日就到這吧,諸位愛卿回去,日后再議!”
想要當個好皇帝,迎面而來的政務繁雜,讓人心煩意亂,卻讓宋徽宗有所退縮。
他干脆中止了這場爭論,擇日再議。
一行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拜謝而退。
出了門,鄭居中和蔡京對視一眼,前者冷哼一聲,拂袖而去。
只是他身邊的追隨者卻著實不多,雖然頂著宰相的虛名,卻無人在意。
反而是蔡京身邊,百官云集,雖不為相,-->>卻掌相權。
“太師……”
鄧洵武也走過來,試圖和蔡京聊幾句,他顯得惴惴不安。
這位知樞密院事雖然在皇帝面前對聯金持反對態度,但他本人,卻是不擇不扣的蔡黨……
“鄧大人,好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