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志澤的問題雖然犀利,但也只是讓皇甫昌明有了片刻的呆滯。
到底是名滿天下的一代大家,論及吵架(辯經),自然差不到哪里去。
皇甫昌明不知道什么是天,卻知道如何回避屈志澤的問題,他深深的看了陳年與屈志澤一眼,負手道:
“古者圣王明知天鬼之所福,而辟天鬼之所憎,以求興天下之利,而除天下之害。”
“其事上尊天,中事鬼神,下愛人,是以天之為寒熱也節,四時調,陰陽兩露也時,五谷孰,六畜遂,疾菑、戾疫、兇饑則不至。”
語之間,對屈志澤的問題只字未提,而古者圣王之行,稱其功績。
他的意思很簡單,古之圣王功績有目共睹,連古之圣王都要尊天事鬼,才能有如此功績。
你一介小小書生,也敢質疑?
質疑我,就是質疑古之圣王的功績!
此者無心,卻是聽者有意,聽到皇甫昌明的話,陳年身軀一震,猛然看向了皇甫昌明。
“天鬼?!”
這是陳年第一次聽到這個詞,直覺告訴他,這個詞非常重要。
他剛要開口詢問,就聽到郁思平已經替他問了出來:
“敢問先生,何為天鬼?”
皇甫昌明聞,眉頭再次一皺,今天怎么回事,怎么這么多刺頭?莫非是有人想要敗壞自已名聲,從中作梗?
天為何物他都不知道,又如何知曉天鬼為何物?
萬年以降,古籍多有亡佚,只有天鬼之說,卻不知天鬼為何物。
但諸多書生士子當面,他自然是不可能丟了面子,
“古者圣王必以鬼神為,其務鬼神厚矣,又恐后世子孫不能知也,故書之竹帛,傳遺后世子孫。”
“書曾,古之今之為鬼,非他也,有天鬼,亦有山水鬼神者,亦有人死而為鬼者。”
“今為祭祀,上以交鬼之福,下以合驩聚眾,取親乎鄉里。此豈非天下利事也?”
三人問的問題實在是太過犀利,皇甫昌明看著三人,神情嚴肅了起來。
眼前之人明顯是有備而來,三個問題,他一個都沒答上來,被逼的只能顧左右而他,去反復強調祭祀鬼神的正當性。
三個回合下來,看似回答了問題,實則已經落入了下風。
但郁思平卻沒有打算就此作罷,平常語并不多的他,此時像是被打開了某個開關一樣,瞬間便抓住了皇甫昌明語之中的漏洞:
“先生先前有,人死而為鬼,那天鬼者。”
他目光灼灼的盯著的皇甫昌明,一字一頓的問道:
“莫不是,天之死耶?!”
郁思平一句話說出,像是平地之上起了一聲炸雷,
皇甫昌明瞬間面色大變,厲聲呵斥道:
“豎子!安敢胡!”
不光是他,連周圍的一眾書生都被嚇了一跳,一個個像躲瘟神一般向后退去。
不過數息,郁思平周圍就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真空地帶,只留三人孤零零的站在院落之中。
敬天禮神,祀神禱鬼,早已植入了這個世界百姓的心中。
郁思平此無異于在咒罵上頭,這已經不是大逆不道了,簡直就是獲罪于天!
就連一旁的陳年,都聽的頭皮發麻,一身汗毛都豎了起來。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