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上,滿上,給他滿上。”
梁大爺手指蘇浩面前的酒碗,連連說著。
“梁大哥,小浩不會喝酒。”
一旁的另一個桌上,劉慧婉連忙勸阻著。
“小浩長大了,已經進機械廠了,哪能不喝酒?”秦爺爺也在一旁攛掇著,“再說了,他干的可是采購員,煙酒都是必不可少的。”
劉慧婉不再說話,只是瞪了蘇浩一眼,以示警告。
“嬸兒,您別管了。”
何雨柱則是抱著一個瓷壇子,笑著對劉慧婉說著,“咕咚咕咚”,便是給蘇浩面前的酒碗倒滿。
蓮花白,四九城的名酒,據說有800多年的歷史,由四九城葡萄酒廠生產。
但怎么說呢,這種“蓮花白”已經不是早年間的蓮花白。
此廠生產蓮花白是59年之后的事情,而且在酒中加入了當歸、熟地等藥材,使蓮花白成為了一種滋補酒。
現在是58年,何雨柱拿來的這兩壇蓮花白,還是早些年由京西海淀鎮“仁和酒店”釀造配制的蓮花白,采用青花瓷壇封裝,上蓋黃云緞袱。
一壇2斤裝。
調轉青花瓷壇,壇底印有“仁和酒店”四個篆字。
何雨柱是個實在人,家里總共有兩壇,也不知是別人送的,還是他從哪兒淘換來的,反正是都拿來了。
一壇供今天喝,剩下的一壇就送蘇浩了。
蘇浩倒是不客氣,欣然接納,并且打算將剩下的一壇收入自己的“空間蛋”。
仁和酒店,早已不存在。
“仁和酒店”的蓮花白,也就成了難得的藏品。就算是現在,市面上已經不見這種酒。有的都是白玻璃瓶裝的,2.3元一瓶,一斤裝,要票。
不能說是假酒,但也已經不是“仁和酒店”的酒了。
像何雨柱拿過來的這種青花瓷壇、上蓋黃云緞袱的“蓮花白”,在后世的拍賣會上,一壇最高曾經拍出30萬的價格。
“蓮花白”酒名中有“蓮花”二字,那就與蓮花有關。
據傳大辮子時,蓮花白酒的釀造,采用萬壽山昆明湖所產白蓮花,用它的蕊入酒,釀成名副其實的“蓮花白酒”,配制方法本為御用秘方。
后秘方流傳宮外,成為民間飲品。
看到這酒,就連秦爺爺都是連連稱贊,說“今兒個有口福了”。
今天的菜也很是豐富。
除了秦爺爺拿來的鹵五花肉,梁大爺拿來的鹵豬頭肉,切成兩大盤。剩下的就是何雨柱現做的了。
有肉炒土豆片、肉片芹菜、涼拌黃瓜、油炸花生米。
這芹菜、黃瓜、花生米,都是蘇浩剛才出去,現買的。
還有兩道菜,是秦爺爺拿來的食材做的。
一個是已經風干了的“飛龍”;一個是山野菜“刺老芽”。那都是去年冬天,秦爺爺回東北,帶回來的。
飛龍,大東北有名的一種鳥,學名花尾榛雞,鳥不大,全身沒有半斤肉,風干了更小。
用來燉湯,那是一絕。
雖然風干了,鮮味差了很多,但畢竟是由何雨柱來做,青花瓷的湯盆端上來依然是香氣撲鼻。
刺老芽,龍牙楤木上的嫩芽,也是曬干的。用水泡發,放入鹽、味精、第兩滴香油,砸點這時節的新蒜一拌,照樣好吃!
還有何雨柱從食堂拿回來的那兩個飯盒。
一個是溜肥腸,一個是熘肝尖,裝得滿滿當當。要不說何雨柱人“實在”呢,拿自家的東西實在,拿公家的東西也是在。
單就這兩飯盒菜,那也夠幾個人吃了。
算下來總共10個菜。
主食是二合面饅頭。
一頓飯吃10個菜,已經不少了.在這個時期,很不多見。就算是過年,大部分人家也達不到這個數。
還沒有這么多的肉。
“小浩,以后進山,能不能帶上梁倉或者是梁庫?”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梁大爺終于是說出了這次拿著“黑炮彈”,來蘇家的目的。
“這個……”
蘇浩沉吟著。
其實,從梁大爺拿著酒肉,進入他家,把酒頓在桌上,屁股坐在小板凳上,那一刻,蘇浩就知道,梁大爺肯定有事!
而且極有可能是讓自己帶他三個兒子中的一個,進山打獵。
他扛回來的那頭野豬,太震撼了。
不但梁大爺有這想法,就連院中其它的一些鄰居,恐怕也有這想法。
只是還沒過來說而已。
“不是不行。”
蘇浩放下了酒碗,“山里可危險呢?一個不慎那就出不來了。”雙眼看著梁大爺。
“滿屯呢,小浩說得沒錯。”
秦爺爺喊著梁大爺的名字,接過了蘇浩的話茬,“這進山打圍子,可不是扛著槍在山上走走就能打到的。
那得需要懂技巧,像掐蹤、下套、布夾子、挖陷阱等等。
這還都是可以學到的。
小浩用心教一教,跟著進山幾趟,那就都掌握了。
關鍵是進山打圍子,面對的是野獸!
狼、熊瞎子、跳澗子、土豹子、老虎崽子……特別是野豬,在山里,那是比狼、熊瞎子還兇悍的畜生。
你最好別都讓他們去。
這要都擱在山里……你梁家可就絕后了。
想好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