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打糍粑
陳凡走到張四哥家里的時候,一群人正忙著在場坪上清洗石臼。
準確的說,這玩意兒叫做“碓(dui)臼(jiu)”,就是一個圓圓的石頭窩子,當然也有四四方方的,將里面的石頭鑿空作為容器,可以用來舂米、打糍粑。
清洗碓臼的時候先用冷水,再用熱水,保證洗得干干凈凈。然后用干凈的干抹布擦干水分,這時候就等糯米到位。
在整個長江以南的地區,包括兩廣和海南,都有過年打糍粑的風俗。
將糯米清洗干凈后用冷水浸泡一夜,再上甑(zeng)子蒸熟。
(甑子飯)
有時候就固定在那里打,有時候則會圍著碓臼走步轉圈、邊走邊打。
陳凡站在旁邊圍觀,看得很是過癮。
當即便有四五個人涌了上去。
他便看見一位老太太端著一只小碗,手里拿著一塊小布頭,在碗里沾點油,在碓臼內壁上均勻地涂抹。
陳凡嗖嗖地跑在前頭,張文良已經在喊,“糯米來啦,抹油。”
張文良也學他的樣子,糯米團包菜,一口咬下去,頓時眉開眼笑。
然后五根木棍舉高碰到一起,隨即喊“打糍粑嘍”的那人便第一個下捶,往糯米杵去。
聲音落下木棍起來,緊接著順時針方向的人便一聲大喊,同時木棍落了下去。
但更多的則是直接拿在手里吃,另外還準備了外婆菜、榨胡椒炒肉丁、醬蘿卜、酸菜等小菜。
而剛才扶著筲箕的兩人一起用力,拽緊白布將糯米飯抬了起來,快步往外走去。
陳凡果斷跟他們保持5米以上的距離,遠遠地揮手打過招呼,便迅速溜進屋里。
他們幾家離得不遠,不一會兒就到了張老九家。
陳凡的吃法與眾不同,他把糯米團攤開,將這些小菜堆在中間,然后包起來,再咬一口,那滿足感,跟吃大餐又是另一種味道。
片刻后,張四哥家的女主人揭開蓋子,用筷子挑了一點糯米嘗了嘗,隨即大聲喊道,“好了,可以起鍋。”
凝固后的糍粑可以放在清水里泡著,這樣能保持水分,一直吃到來年夏天。
兩個人拿著大筲箕,還在筲箕里面鋪了好大一塊白布,穩穩地放在桌子上扶著。
中間如果有糯米沾到了石壁上,主導那人便大喊一聲“起”。
張文良看到他的樣子,不禁笑道,“你這是吃包子啊?”
陳凡也跟張家的老人女人揮手打過招呼,緊跟在他們身后走去。
以陳凡5級大廚的經驗,自然明白是為了防止糯米粘黏到石壁。
濕布不沾米,每一粒糯米都進了碓臼。
等甑子里面粒米不剩,抬著甑子的兩人才后退離開。
“我們的糍粑都是全手工打制成的,非常耗時耗力,而且沒有任何添加劑……”
攤好之后要在表層抹油,防止糍粑裂開。
陳凡這才想起來。
打累了的人也可以趁機退下休息,換別的人上。
張家幾兄弟便立刻往外走,同時還不忘三兩口將糍粑吃完。
講究點的用一只小碗裝著,拿著筷子慢條斯理的品嘗。
這時便有五個壯漢拎著木棍走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