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開一條出來。”唐宛如說,“我需要一架能適應極地氣候的飛機,一支最好的后勤保障團隊,以及,一張進入那個‘黑洞’的通行證。二十四小時內。”
“明白。”
二十小時后。
范堡羅機場,一個不對公眾開放的私人機庫。
一架灣流g700靜靜地停在里面。這架飛機的涂裝不是常見的白色,而是一種啞光的鎢鋼灰,在燈光下吸收著所有光線,像一頭來自未來的隱形怪獸。
機身上沒有任何標識,只有機翼下方一個極小的,由字母“t”和一只鳳凰組成的徽記。
機艙內部,看不到任何奢華的木紋和真皮。墻壁、天花板和地板,都由一種深灰色的碳纖維復合材料一體成型。沒有舷窗,取而代之的是一整塊曲面oled屏幕,實時顯示著機外的景象,清晰度遠超人眼。
與其說這是私人飛機,不如說是一個飛行的安全屋。
機艙后部,是一個獨立的裝備區。兩套定制的極地探險服,整齊地掛在恒溫裝備柜里。
那不是任何市面上能買到的品牌。服裝由一家專為瑞士軍方提供特種裝備的公司設計,外層是石墨烯涂層的復合面料,可以隔絕零下七十度的低溫,同時具備防彈功能。
葉遠拿起一件,捏了捏面料。
“內襯的自加熱系統,用的是柔性電熱膜。能量轉化效率很高,但電磁輻射可能會干擾精密儀器。”他看向唐宛如,“你那塊百達翡麗,最好別戴。”
唐宛如正在穿戴一套同樣是定制的,象牙白色的連體飛行服,聞,只是挑了挑眉。
飛機平穩地爬升到一萬五千米的高空。
oled屏幕上,下方是連綿不絕的,被夜色籠罩的俄羅斯凍土。
唐宛如面前的桌板上,放著一杯熱氣騰騰的紅茶。
“大吉嶺的夏摘茶。”葉遠的聲音從旁邊傳來,“茶葉在運輸過程中,受潮超過了十二個小時。所以單寧的析出速度,比正常快了百分之七。口感會偏澀。”
唐宛如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她沒有反駁。因為他說的是對的。
她放下茶杯,看向葉遠。他正看著面前屏幕上顯示的,關于“阿港”地區的,高精度衛星地圖。
地圖上,那個坐標,被一個紅圈標注出來。那是一片看起來毫無異常的,被冰雪覆蓋的針葉林。
“這個坐標,在兩條地質斷裂帶的交匯處。”葉遠指著屏幕上幾條細微的等高線,“理論上,地殼活動會很頻繁。但根據最近五十年的地震波數據,這里,平靜得像一塊花崗巖。”
“除非,”他放大地圖,“有什么東西,在地下,吸收了所有的應力。”
唐宛如看著他專注的側臉。在柔和的艙內燈光下,他的輪廓顯得格外清晰。那雙能看透一切的眼睛,此刻正凝視著一片冰冷的地圖。
她忽然覺得,這個男人,和這架飛機很像。
外表看起來平平無奇,甚至有些過分樸素。但內里,卻蘊藏著足以顛覆一切的,精密而強大的力量。
“你的手。”唐宛如忽然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