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蔚朔看向青鳶,青鳶看向殿上武將,也知眾情難逆,遂思忖片時,只好應好,“即如此,那便由林楓任主帥,柏谷關守將任副帥,調撥初陽城精甲三萬,由戚豹統領開赴柏谷,王城之兵暫且不動。以上調兵,王上以為如何?”
蔚朔未及應答,沈鶴又站出來,“大將軍,末將請大將軍令,愿為軍中副將馳援柏谷關。”
青鳶未及回答,蔚朔應道,“準了。寡人撥五千金甲給沈將軍,另派蔚邕為你副將,任你為左參將,赴柏谷關與林楓共布軍陣,共應敵情。大將軍以為如何?”
青鳶遣初陽城之將,調初陽城之兵,便是要與王軍劃開界限。真若有兵犯皇境那日,也可告史官曰:謀逆者只在青門,與蔚室無涉!而蔚朔與他自小一處摔打,又如何會看不穿他心思,此回派出宗親為將,王軍馳援,為的就是表明態度――蔚室始終與青門同心同德,同進同退!
青鳶注看越王片時,自是曉他心意,也知王命難違,只好另設一計,“即得我王旨意,臣明日即往校場點兵。只還有一事請王上恩準。臣須得出柏谷關,親往帝都,才能接回靜姝公主。”
蔚朔大驚,“方才不是已然否了此計?!大將軍此去何以求全身而退?真要是玉室以‘三年而易’為忌,扣押兄長,甚或屠滅你等嫡脈,寡人救已不及,縱是揮兵伐之又有何用?”
青鳶訝疑,“‘三年而易’?王上自何處得此?”說時又顧看左右臣工,尤是狠狠盯了相國一眼。
沈鶴又站向前答疑,“語出楸夫人。引自《大昱春楸》。未知大將軍可曾讀過此篇?”
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