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
幾乎同時,龍五那邊也有進展。被“救下”的金絲眼鏡男,在極度恐懼和對上司的怨恨下,吐露了更多信息:臺島機構在香港還有一個更隱蔽的聯絡點,負責人似乎級別比王副主任更高,直接聽命于臺北。
“他說了一個地址,是家不起眼的貿易公司。我們已經監控起來了。”
“不要打草驚蛇。放長線。”張建軍指示。這條線,或許能釣到大魚。
外部的壓力和無暇顧及,似乎讓對手放松了警惕,露出了更多破綻。
幾天后,馮永發冒著極大風險傳來一條關鍵信息:威爾遜為了快速推進九龍倉計劃,彌補資金缺口,正在秘密接觸幾家北美和中東的基金,尋求聯合投資,甚至可能出售部分九龍倉的非核心資產。談判似乎遇到了一些阻力,對方對環保風險和政治風險心存疑慮。
“機會!”張建軍眼中精光一閃。威爾遜也缺錢!而且他的宏偉計劃同樣脆弱!
“龍四,把我們掌握的關于九龍倉碼頭環保隱患、工會抵制風險的材料,匿名寄給那幾家正在和威爾遜談判的基金。做得干凈點,要看起來像是內部人士泄露的。”
“明白!”
這是一步險棋,可能徹底激怒威爾遜。但張建軍顧不了那么多了。既然你斷我資金,那我就攪黃你的融資!
就在香港這邊劍拔弩張之時,甲一從印尼傳來了好消息。憑借陳老的名頭和讓利的合作方式,他成功組織了一批緊俏的橡膠和木材,并以略低于市場價但現款現貨的方式迅速脫手,回籠了一筆可觀的資金。同時,一家馬來亞的華資銀行對張建軍的貿易流水和香港抵押物表示出興趣,愿意提供一筆額度有限的短期貸款。
雖然無法完全填補缺口,但極大地緩解了燃眉之急,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資金壓力稍緩,張建軍立刻飛往新加坡面見郭廣榮,詳細說明了香港的情況和威爾遜的舉動。
郭廣榮聽完,沉吟良久:“威爾遜這是壞了規矩。商業競爭各憑本事,動用政治關系掐斷資金,吃相太難看了。”
他最終決定,以郭氏企業的名義,向張建軍提供一筆抵押貸款,以昌榮置業的部分股權和印尼的貿易合同作為抵押。
“這筆錢不多,但應該能幫你撐過最難的階段。剩下的,要看你自己了。”郭廣榮道。
“多謝郭生雪中送炭!”張建軍鄭重道謝。這筆錢,意義重大。
帶著郭廣榮的資金和南洋的利潤,張建軍重返香港。雖然危機尚未完全解除,但他已經看到了破局的曙光。
威爾遜的融資計劃被環保風險傳聞干擾,進展不順。匯豐等銀行的壓力依舊存在,但港府方面對“歧視華商”的投訴似乎有所反應,態度不再那么強硬。
張建軍知道,反擊的時候到了。
他召集所有高管,宣布了一項極其大膽的決定:暫停昌榮項目部分非核心工程,集中所有能動用的資金,聯合幾家關系密切的華商,在二級市場上發起對九龍倉股票的又一次秘密吸納!
“老板,這太冒險了!威爾遜那邊正缺錢,我們這時候吸籌,萬一…”
“沒有萬一。”張建軍目光掃過眾人,斬釘截鐵,“他越是想賣,我們就越要買。這不是為了控股,是為了增加籌碼,讓他疼,讓他亂,讓他知道掐斷我資金鏈的代價!”
釜底抽薪?那就看看,誰的釜更厚,誰的薪更多!
一場更加兇險的資本博弈,悄然拉開序幕。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