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生產小組角落,那兩臺被拆解得七零八落的蘇式“瘸腿馬”銑床,如同兩具等待重塑的鋼鐵骨架。
油污、鐵屑、拆卸下來的老舊零件鋪了一地,空氣里彌漫著機油、除銹劑和金屬粉塵的混合氣味。
張建軍挽著袖子,手臂和小臂沾滿了油污,正半跪在一臺銑床的基座旁,拿著圖紙和游標卡尺,仔細核對一個關鍵液壓閥塊的安裝位置。
老陳在一旁,小心翼翼地用刮刀清理著閥體結合面上的陳年積垢,額頭布滿細密的汗珠。
幾個小組里的技術骨干,王小虎、李振國等人,屏息凝神地跟著打下手,遞工具、清理零件,眼神里充滿了對張建軍的信服和對新機器的憧憬。
“建軍,你看這里,”老陳指著閥塊上一個磨損嚴重的密封槽,“原裝的丁腈橡膠密封圈全老化開裂了,尺寸還偏大,咱們按你圖紙新設計的國產閥塊,這密封槽尺寸改小了,市面上能找到的通用密封圈塞進去都松垮垮的,肯定扛不住壓力!這液壓油一加壓,非從這兒呲出來不可!”
這是一個預料之外卻又情理之中的難題。原裝密封件早已停產,國產替代件尺寸規格對不上。
張建軍眉頭微蹙,放下卡尺,手指在那光滑的金屬槽口邊緣摩挲著。腦海中,四級機修的知識庫飛速運轉,結合系統圖紙的精確參數,迅速計算著解決方案。
“陳師傅,別急。”張建軍聲音沉穩,帶著一種令人安心的力量,“密封圈的問題,我有兩個方案。第一,找車工,按我們新閥塊的密封槽尺寸,車一批特制的銅質密封墊圈,配合耐油石棉墊使用,雖然犧牲一點柔性和壽命,但臨時應急,保證密封強度沒問題。”
老陳眼睛一亮:“銅墊圈?這法子行!咱廠里車工師傅手藝沒問題!”
“嗯,”張建軍點頭,“這是臨時方案。第二,也是長久之計,我通過…學習班那位老專家的關系,能弄到一批進口的氟橡膠o型圈樣品,耐油耐壓耐高溫性能極好,尺寸也正好匹配我們改造后的密封槽。就是…價格有點貴。”他適時地抬出了“老專家”這塊金字招牌,好到時候給系統做擋箭牌。
“貴點怕啥!”老陳一拍大腿,激動地說,“能徹底解決問題就值!建軍,這事你路子廣,就靠你了!銅墊圈我這就去找人車!雙管齊下!”
就在這時,車間門口傳來一陣喧嘩。只見易中海背著手,慢悠悠地踱了過來,身后還跟著幾個平時和他走得近、對張建軍改造計劃持觀望甚至懷疑態度的老工人。
易中海臉上掛著一種“關心”和“憂慮”混雜的表情,目光掃過一片狼藉的改造現場,眉頭夸張地皺起:“哎呀,建軍,陳師傅,這…這拆成這樣了?還能裝回去嗎?可別到時候一堆零件擺著,機器徹底趴窩了啊!”他聲音不大不小,剛好讓周圍干活的工人都能聽見。
他身后的一個老工人也附和著,語氣帶著質疑:“是啊,張組長,這可不是鬧著玩的。那蘇式銑床結構多復雜?咱廠以前也想過改,都失敗了!這要是裝不起來,耽誤了生產,這責任…”
張建軍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油灰,平靜地看著易中海:“易師傅費心了。改造方案是經過廠技術委員會論證、楊廠長親自批準的。至于裝不裝得起來,”他指了指地上按順序擺放整齊的零件和墻上貼著的詳細裝配流程圖,“我們有完整的圖紙和步驟。技術上的難關,我們正在一個個攻克。比如剛才陳師傅發現的密封圈問題,我們已經有了成熟的解決方案。”
他語氣平淡,卻帶著不容置疑的自信,目光掃過那幾個質疑的老工人:“各位老師傅經驗豐富,要是對我們小組的改造工作有什么具體的技術疑問或者更好的建議,隨時歡迎提出來,我們一起探討。如果是擔心,那就大可不必,等改造完成驗收那天,歡迎各位老師傅來親自檢驗成果。”
一番話,軟中帶硬,既點明了改造的合法性,又暗指他們空口質疑毫無建設性。
易中海被噎了一下,臉上那副“關心”的表情有些掛不住。他干笑兩聲:“呵呵,有把握就好,有把握就好。我也是擔心廠里的財產受損失嘛。你們忙,你們忙。”
說完,便有些訕訕地帶著人離開了。他本想借機打擊一下張建軍的威信,制造點恐慌,沒想到對方應對得滴水不漏,反顯得自己格局小了。
改造工作繼續。在老陳的協調下,車工師傅很快按張建軍給的尺寸車出了一批閃亮的黃銅密封墊圈。張建軍則利用午休時間,找了個僻靜角落,意念沉入系統。
“搜索并購買:符合紅星軋鋼廠蘇式銑床改造項目密封槽尺寸的氟橡膠o型圈,數量50只。評估價格!”
搜索…符合…需支付:7元。檢測到宿主當前余額:-元(含利息)。是否確認透支購買?透支額度有限,利息疊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