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和經理約見廉政公署人員的消息,像一顆投入深潭的石子,雖未激起滔天巨浪,卻在暗流涌動的商界圈層里擴散開去,帶來一種山雨欲來的壓抑感。
誰都明白,這意味著怡和已經不甘于純粹的商業競爭,試圖將水攪渾,甚至不惜動用官方力量來打擊對手。
張建軍接到龍五的匯報時,正在審閱東南亞市場開拓的初步進展報告。他臉上看不出絲毫意外,只是淡淡地嗯了一聲,仿佛早有預料。
“老板,我們手里的那些東西,是不是該……”龍五的話沒有說完,但意思明確。是時候拋出那些關于威爾遜和怡和過往齷齪的證據,進行反擊了。
“不急。”張建軍放下報告,眼神深邃,“直接把料拋給廉署,痛快是痛快,但容易變成爛賬,也顯得我們沉不住氣。怡和想借刀,這把刀,未嘗不能為我們所用。”
他沉吟片刻,吩咐道:“把關于威爾遜通過離岸公司進行利益輸送、以及與臺島方面資金往來的那部分證據,挑一些關鍵但不涉及核心的,復制一份。匿名寄給怡和董事會主席,以及……幾位素來與現任管理層不太和睦的元老董事。”
龍五瞬間明白了張建軍的意圖。這是敲山震虎,更是隔山打牛。不直接與廉署或現任經理對抗,而是將難題拋回給怡和內部。
那些元老董事收到這些證據,絕不會無動于衷,必然會向現任管理層發起詰難,迫使其內部整頓,甚至可能借此機會清洗掉一批人。這遠比直接公開對抗更有效,也更符合商業規則。
“另外,”張建軍補充道,“給那位約見廉署的經理,也送一份‘小禮物’。把他上次在澳門葡京酒店豪賭,以及和他那位女秘書在淺水灣別墅度周末的照片,匿名寄到他辦公室和家里。讓他先處理好自己的麻煩。”
“明白。”龍五嘴角微不可察地動了一下,領命而去。
幾天后,怡和董事會內部果然掀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幾位元老董事聯名質詢現任管理層關于威爾遜時期某些“不規范操作”的善后情況,并要求加強對高級經理人員的職業道德審計和風險控制。
怡和主席被搞得焦頭爛額,不得不暫時擱置對外部競爭對手的窮追猛打,轉而先應對內部的質疑和整頓。
而那位約見廉署的經理,則在收到那份“私人禮物”后,頓時臉色煞白,再也無心推動什么針對建邦的調查,開始惶惶不可終日,生怕自己的丑事下一刻就登上報紙頭條。
怡和掀起的這場陰風,還未完全吹起,便似乎有悄然消散的跡象。
外部壓力稍緩,張建軍卻絲毫不敢放松。他深知,這只是暫時的平息,根源問題并未解決。怡和龐大的體量和深厚的根基依然存在,一旦內部整頓完畢,必然會卷土重來。而建邦實業自身的短板,也在這次風波中暴露得更加明顯——過于依賴外部市場和原料渠道,抗風險能力仍有不足。
他再次將目光投向了內地市場。這里,不僅意味著巨大的市場潛力,更意味著穩定可靠的原料來源和產業配套。
“威廉,內地那邊接觸得怎么樣了?”張建軍將陳威廉叫來詢問。
“有幾家外貿公司和輕工部門表示出興趣,但都比較謹慎,主要是政策層面還有些模糊地帶。不過,廣州那邊有一家國營電子元件廠,設備老舊,效益不好,正在尋求技術改造和合作。他們對我們提出的‘來料加工、技術引進’模式很感興趣,省輕工廳的領導也原則上表示支持,覺得可以作為一個試點。”陳威廉匯報著最新進展。
“很好!就從這個點突破。”張建軍立刻拍板,“你親自帶隊去一趟廣州,和對方深入談。條件可以更優惠一些,我們甚至可以預付一部分加工費,幫助他們更新部分關鍵設備。關鍵是盡快把合作敲定下來,做出一個樣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