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英東的牽線起了作用。
恒生銀行和東亞銀行先后派人接觸了張建軍,經過一番謹慎的評估,最終各自批下了一筆額度可觀的短期貸款,利率比市場略高,但解了燃眉之急。
資金到賬,張建軍立刻將大部分投入電子廠的產能擴張。
周師傅帶著團隊日夜趕工,新設備安裝調試進展神速。蛇仔明也成功物色到兩家瀕臨倒閉的小型電子元件廠,以極低的價格整體收購,熟練工人和現有訂單一并接收,迅速整合進生產體系。
現金流的壓力暫時得到緩解,但張建軍心中的弦卻繃得更緊。他知道,銀行的貸款只是權宜之計,怡和絕不會善罷甘休。
果然,幾天后,市場傳出消息,怡和旗下的一家子公司,突然大幅提高了幾種特種塑料和金屬原料的報價,而這幾種原料,正是張建軍旗下電子廠和永新紡織生產所必需的,短期內難以找到替代供應商。
“這是陽謀。”陳威廉看著最新的采購報價單,眉頭緊鎖,“他們算準了我們短期內找不到替代貨源,只能接受漲價。這樣一來,我們的成本要增加至少一成半。”
“那就接受。”張建軍語氣平靜,“暫時按他們的價格下單,保證生產不間斷。”
“老板,這…”
“照做。但同時,讓采購部的人立刻動身,去日本,去德國,哪怕價格更高,也要找到兩到三家備選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張建軍吩咐道,“我們不能永遠被人掐著脖子。”
“我馬上去安排。”陳威廉點頭。
正面市場的博弈在繼續,暗地里的較量也從未停止。
龍四加強了對怡和證券投資部的監控,發現戴維斯經理雖然暫時安穩了,但馮永發卻似乎并未受到太大影響,只是變得更加謹慎。他私下與幾個英資基金經理的會面更加頻繁。
“老板,馮永發可能在籌劃一次針對某只華資地產股的行動。”龍四分析道,“他們最近在大量借入‘昌榮地產’的股票,像是在準備做空。”
“昌榮地產…”張建軍回憶了一下,這是一家規模中等的華資公司,主要業務在九龍城寨周邊,產權復雜,但地皮位置不錯。“盯緊他們。如果能抓到確鑿證據,或許能送馮永發一份大禮。”
“明白。”
另一方面,針對臺島方面的調查也有了進展。
龍四通過特殊渠道,確認了那個金絲眼鏡男的身份——確實是臺島駐港機構的一個中層干部,負責情報收集。近期其手下人員活動頻繁,與幾家親臺島的小報社交往甚密。
“他們很可能在醞釀一輪輿論攻勢,從你的出身背景入手,抹黑你是內地派來的‘白手套’、‘竊取香江財富’。”龍三在內線電話里分析,“這種謠很惡毒,一旦傳播開,很難徹底澄清,會影響你和華商乃至港英政府打交道。”
張建軍沉吟片刻,這種陰招,比商業競爭更難應付。
“龍五,安保公司那邊,有沒有擅長應對輿論、或者能接觸到媒體的人。”
“新招募的人里,有兩個以前在報社做過,還有一個曾經是港府新聞處的職員,背景都清查過,沒問題。”龍五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