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豐銀行的信貸審核悄然放松,幾家原料供應商的資金壓力得以緩解,永新紡織的生產線重新轟鳴起來。
工務司署那邊的批文也順利下發,新界地塊的前期平整工作得以繼續。
怡和的第一輪攻勢,似乎被張建軍以一種混合了金錢、人脈和輕微威脅的方式,暫時化解了。
但張建軍清楚,這僅僅是開始。怡和這樣的龐然大物,絕不會因為一次受挫就收手。
果然,幾天后的一個傍晚,陳威廉面色凝重地再次走進辦公室。
“老板,渣打銀行那邊傳來消息,他們總行風控部門突然下發指引,要求收緊對地產和航運業的貸款審批,特別是對新成立不久、擴張過快的公司。”陳威廉將一份文件放在桌上,“條款很苛刻,幾乎卡死了我們通過渣打融資的可能。”
張建軍拿起文件掃了幾眼,條款確實針對性極強。“又是怡和的手筆。”
“恐怕是。他們在渣打董事會的影響力很大。”陳威廉憂心忡忡,“我們后續收購地皮和訂購新船的計劃,都需要大量資金。匯豐那邊雖然松了口,但史密斯暗示他們的貸款額度也快接近上限了。”
資金鏈,永遠是企業的命門。怡和這一手,直接扼向張建軍的咽喉。
“知道了。”張建軍放下文件,臉上看不出太多情緒,“我們的資金還能撐多久。”
“如果停止擴張,只維持現有業務,大概半年。但如果要繼續工業邨和航運公司的計劃,最多三個月。”陳威廉給出了保守的估計。
“三個月…”張建軍手指輕輕敲著桌面,“夠了。”
他拿起電話,撥通了霍英東的私人號碼。電話響了幾聲才被接起。
“霍生,晚上好,沒打擾您休息吧。”
“是張生啊,沒事,剛吃完飯。怎么,遇到麻煩了?”霍英東的聲音帶著一絲了然。商場上的風吹草動,很難瞞過他。
“一點小問題。渣打那邊收緊了信貸,后續的資金有點吃緊。”張建軍直不諱,“想問問霍生,您那邊或者相熟的銀行,有沒有可能幫我牽個線,周轉一下。”
電話那頭沉默了片刻。霍英東緩緩道:“渣打的事,我聽說了。怡和這次是下了狠心要敲打你。我這邊和恒生、東亞的幾位老總還算熟悉,可以幫你打個招呼。但能貸多少,利息如何,還得看他們自家的風險評估。”
“有霍生這句話就夠了。利息高一點也沒關系,關鍵是快。”張建軍要的就是這個敲門磚。
“好。我明天讓秘書聯系你。”霍英東爽快答應,隨即話鋒一轉,“不過,張生,一直靠借錢不是辦法。你得想辦法,讓自己不那么容易被掐住脖子。”
“我明白,謝謝霍生提點。”張建軍深以為然。
掛了電話,他沉思片刻。霍英東說得對,不能總依賴外部輸血。必須開拓更多穩定的現金來源。
“威廉,我們旗下現在盈利能力最強的是哪塊業務。”
“是電子廠。收音機外殼和計算器配件的訂單很滿,利潤也不錯。周師傅說如果能擴大產能,利潤還能翻倍。”
“那就集中資源,先擴大電子廠產能。需要的設備清單和預算,明天早上我要看到。”張建軍果斷下令,“另外,讓蛇仔明去摸摸底,看看市面上有沒有現成的、經營不下去的小電子廠,可以整體收購過來,節省時間。”
“是!”
內部挖潛的同時,張建軍也沒忘記外部反擊。
龍四的調查取得了關鍵進展。他成功拿到了怡和那位戴維斯經理與供應商私下會面、并收取厚厚信封的模糊照片,以及馮永發利用私人賬戶進行內幕交易的部分流水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