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頭的硝煙尚未完全散去,但張建軍的反擊已然奏效。
14k的肥彪變得異常“乖巧”,甚至主動派人送來一份厚禮“壓驚”,并信誓旦旦保證約束手下。
經此一役,張建軍在香江地下世界和部分華商圈子里的名聲悄然改變。
不再僅僅是運氣好的北佬或賀先生的合作伙伴,更增添了一層“手段狠辣、深不可測”的色彩。
一些原本觀望的中小華商,反而覺得跟著這樣一位既有眼光又有實力的狠人,或許更有保障。
第一次華商聯誼會的成功磋商效應開始顯現。
利銘澤家族旗下的一家公司,主動聯系建邦實業,試探性地提出可以將其部分紡織品的出口運輸業務,交給振華航運試試水。
雖然量不大,但意義非凡!
霍英東方面也通過秘書傳來口信,邀請張建軍方便時前往其公司,詳談關于東南亞航線合作的可能性。
就連之前有些猶豫的其他幾位華商,也態度轉暖,表示可以在原材料聯合采購方面進行初步合作,共同應對英資供應商的價格歧視。
一股微弱但確實存在的華商聯合勢頭,正在慢慢凝聚。張建軍作為發起人,自然成為其中的核心紐帶之一。
張建軍深知打鐵需趁熱的道理。他立刻讓陳威廉跟進利家的運輸業務,務必做到盡善盡美,打響第一炮。
同時,他親自準備與霍英東會面的資料,重點闡述股災后東南亞市場的機遇和雙方優勢互補的可能。
商業上的合縱連橫初步打開局面,但張建軍并未放松警惕。林向東和英資絕不會就此罷休,下一次的反撲只會更加兇猛和隱蔽。
強化自身力量是永恒的主題。
“系統,購買兩名普通忠誠手下(10萬/人)。”賬戶資金再次減少二十萬。
如今攤子鋪開,需要更多可靠的人手填充到關鍵崗位,尤其是新收購的工廠和碼頭,需要可靠的監管。
購買成功。人員將合理抵達。
同時,他召見了龍五。
“安保公司的訓練基地選址和初期人員招募,進行得如何?”
“老板,已在元朗找到一處廢棄倉庫,地方偏僻,面積足夠,正在改造。首批招募了三十人,主要是退役軍人和大圈仔,底子干凈,肯吃苦。正在進行初步篩選和背景調查。”龍五匯報得一板一眼。
“訓練強度要加大,淘汰率要提高。我要的是精銳,不是保安。裝備采購清單我看過了,沒問題,盡快落實。尤其是通訊和運輸工具,要保證。”
“明白。三個月后,第一批合格人員可以投入使用。”龍五保證道。
有了龍五負責安保體系,張建軍可以更專注于商業擴張。他將目光投向了股市暴跌后,那些陷入困境但擁有優質資產的老牌華資公司。
這一次,他不再單打獨斗。
他通過初步建立的華商聯系網絡,秘密聯系了另外兩位實力較為雄厚、也有意趁低吸納的華商——一位是做五金和機械貿易起家的鄭老板,另一位則是經營食品加工和零售的周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