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軍的指令被迅速執行。
陳威廉雷厲風行,迅速與兩家愿意出售的小船運公司簽了約,雖然船隊規模不大。
只有五六條中小型貨輪,但足以初步支撐起觀塘碼頭與噢門、以及東南亞短途航線的運輸需求,實現了初步的航運自主。
被英資卡脖子的特種塑料進口問題,也在轉向價格更高但供貨可靠的日本供應商后得到解決,雖然成本有所增加,但保證了生產的連續性和質量穩定性。
周師傅帶領的技術團隊,日夜不停地調試新收購的電子廠生產線,第一批收音機外殼和計算器配件很快下線,質量甚至比預想的還要好。
蛇仔明那邊也傳來好消息。
利銘澤和霍英東方面雖然本人沒有立刻答應出席,但都派了家族核心成員或得力秘書作為代表,同意參加“華商聯誼會”的籌備磋商。
這已經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其他幾位接到邀請的華商,見利、霍兩家表態,也大多表示了興趣。
第一次華商聯誼會的籌備晚宴,定在了半島酒店的一個中型宴會廳。
當晚,張建軍一身定制西裝,氣度沉穩,在龍五和蛇仔明的陪同下,提前到場迎接。
陸續到場的華商代表,大多年紀在四十歲以上,看著如此年輕的張建軍,眼中都難免閃過一絲驚訝和審視。
但很快,他們就被張建軍不卑不亢、談間對市場見解獨到且極具前瞻性的氣質所吸引。
宴會上,張建軍沒有高談闊論,而是重點談論股災之后的機會。
“各位前輩,此次股災,固然慘烈,但也擠破了泡沫,露出了真金。如今地產價格低迷,不少優質資產待價而沽,正是我等華商聯手布局,搶占未來先機的好時機。”
“英資洋行實力雄厚,但我華商亦有其優勢:更懂本地市場,決策更靈活,更能吃苦耐勞。若能摒棄前嫌,在某些領域互通有無,資源互補,未必不能殺出一條新路。”
張建軍提出可以嘗試建立一個小型的“華商信息共享與互助平臺”,主要在非核心競爭領域進行合作,比如共同采購以降低成本、共享部分物流渠道、交流政策信息等。
這個提議務實且不觸及各家的核心利益,得到了多數代表的認同。
宴會氣氛逐漸熱烈起來。
利銘澤的代表私下對張建軍說:“利先生很欣賞張生白手起家的魄力和眼光,囑咐我轉達,以后有機會可以多合作。”
霍英東的秘書也表示:“霍先生對張生提出的航運合作很感興趣,或許日后可以詳談。”
第一次聚會,能達成初步的溝通和意向,已是成功。張建軍知道,團結華商非一日之功,但這第一步,總算邁出去了。
然而,就在張建軍于宴會上侃侃而談之時,一股暗流再次涌動。
林向東通過特殊渠道,得知了張建軍正在積極聯絡香江華商翹楚,意圖抱團的消息,這讓他更加不安和憤怒。
“想找靠山?做夢!”他咬牙切齒,再次動用關系,向香江某些層面施加了更隱秘的壓力。
與此同時,怡和洋行的一位實權經理,也在一次內部會議上點了張建軍的名:“那個北佬最近很活躍,聽說在搞什么華商聯誼?不能讓他真把那些人籠絡起來。給他找點麻煩,讓他知道,香江是誰說了算。”
兩股無形的力量,悄然合流。
幾天后的深夜,觀塘碼頭。
新建的振華航運的倉庫區,值夜班的護衛是兩名新招募的本地青年,正有些憊怠地巡邏。
突然,幾個黑影從海邊堤岸的陰影處悄無聲息地摸了過來,動作麻利地剪開了倉庫區的鐵絲網。
“快,把東西潑上去。”一個低沉的聲音命令道。
另外幾人立刻拿出攜帶的罐子,將里面刺鼻的液體潑向堆放在倉庫門口的包裝箱和木架上。
是汽油!
就在他們掏出火柴,準備點燃的瞬間!
“噗!噗!”
兩聲極其輕微、幾乎細不可聞的槍聲響起!
兩名正要點火的縱火者手腕瞬間被擊穿,慘叫聲被強行壓抑在喉嚨里,火柴掉落在地。
緊接著,數道如同鬼魅般的身影從四周的集裝箱頂、陰影中撲下!動作快如閃電,精準狠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