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敢怠慢,蹬上那輛除了鈴鐺不響哪兒都響的二八大杠,頂著風雪就往紅星大隊沖。
當趙大山和姜芷得知這個消息時,趙大山的嘴巴張得能塞下一個拳頭。
“省……省里的大官要來?”
姜芷眉心一蹙。
暖棚的事,她早就料到會驚動上面。
只是沒想到,會來得這么快,級別這么高。
她心里更清楚,這些人名為考察學習,實則想來“摘桃”。
三天后,一輛極少見的伏爾加轎車,頂著一路的風雪,行駛在新修的神醫路上,最后穩穩停在紅星大隊的大隊部門口。
車門打開,下來三個人。
為首的是一個戴著眼鏡、身穿呢子大衣的男人,約莫五十多歲,氣質儒雅。
他就是省農業廳的副廳長,王建功。
緊隨其后的,是一個頭發花白、神情嚴謹的老者,他是省農科院的首席專家,姓劉。
最后是個拎著公文包的年輕秘書。
公社的陳支書和大隊長趙大山,早已在寒風里凍得臉膛發紫,見狀立刻堆起滿臉的笑迎了上去。
“王廳長!劉專家!歡迎,歡迎啊!歡迎領導來我們紅星大隊指導工作!”
陳支書的腰彎成了蝦米。
王廳長只是矜持地點頭,目光越過他們,投向村莊深處。
這個小山村,道路出乎意料的干凈,來往社員的臉上,也看不到他想象中的麻木與貧窮,反而透著一股子精氣神。
他此行的目的很明確。
“姜芷同志呢?”
王廳長開口,直奔主題。
“哎!芷丫頭正在暖棚那邊忙活呢,我這就帶您過去!”趙大山趕緊在前頭引路。
一行人踩著積雪,深一腳淺一腳地往鬼見愁山坡上走。
王廳長的皮鞋很快沾上了泥濘,他眉頭微皺了一下。
當那幾個在白茫茫天地間蒸騰著熱氣的巨大塑料暖棚,突兀地闖入視野時,饒是王廳長見多識廣,眼神也凝滯了一瞬。
而他身后的劉專家,已經加快了腳步。
走進暖棚的瞬間,一股混著泥土芬芳的溫熱氣浪撲面而來,將滿身的寒氣驅散殆盡。
眼前,是與棚外冰天雪地截然不同的另一個世界。
一片生機勃勃的翠綠,一株株植物精神抖擻,葉片上還掛著晶瑩的水珠。
劉專家已經徹底忘了領導。
他蹲下身,捻起一把黑得發亮的土壤湊到鼻尖輕嗅,又小心地觸摸著一株藥苗的嫩葉,神情震驚。
“這土……這肥力……還有這火道的設計,簡直是鬼斧神工!不可思議吶!”
姜芷正在指導幾個婦女給新一批的藥苗疏葉,聽到動靜,她緩緩直起身。
她擦了擦手,撣了撣衣角的泥土,這才不緊不慢地走過來。
“王廳長。”
她平靜開口,微微點頭示意,眼神清澈。
沒有半點尋常村姑見到大官的局促與討好。
王廳長審視著眼前的姑娘。
太年輕了。
可就是這過分的年輕,配上那份沉靜氣度,反而形成了一種無形的壓力。
他先前心中那點因對方赤腳醫生身份而起的輕慢,悄然散去。
“你就是姜芷同志?”
王廳長臉上擠出溫和的笑容,主動伸出手。
“小同志,了不起啊!你這一個小小的暖棚,可是為我們全省的農業工作,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立下了大功!”
他一開口,就先用一頂“為省里立功”的高帽子,試圖將這件事的性質定下來。
姜芷并未與他握手,將雙手攏在袖中,任由那只懸在半空的手略顯尷尬。
她迎上王廳長的目光,語氣平淡。
“王廳長重了。”
“談不上立功,更不是為了給誰打開大門。”
“我建這個棚子,只是因為我們村的社員們冬天沒活干,手冷腳冷。”
“我想讓他們在冬天能有點事做,能有點額外的進項,好在過年的時候,能給家里孩子添件新衣,能吃上一頓結結實實的飽飯。”
她的話,不卑不亢。
一句話,就將這天大的功勞,從“省級農業技術突破”的宏大敘事,拉回到了“一個村莊為求溫飽”的樸素現實里。
王廳長準備好的一整套官樣文章,瞬間被堵在了喉嚨里,上不去,也下不來。
他臉上的笑容,僵硬了一瞬。
這個丫頭,遠比他想象的,要棘手得多。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