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下鴉雀無聲,所有人都被這場突如其來的、高水平的學術交鋒吸引了。
李浩飛、劉希等人屏息凝神,旬佳宏、林毅則面露贊賞。
于詩韻更是聽得眼睛發亮,莊啟文關于“濕邪阻滯”的分析,與她家傳醫案中記載的“郁熱”理論隱隱相合,讓她對莊啟文敬佩不已。
肖景云的臉色微微沉了下來,他沒想到,這個看似樸素的村醫,不僅臨床思路活泛,理論功底也如此扎實,竟能引經據典與自已抗衡。尤其對方提到葉天士,更證明了論點的正確性。
裘益民見狀,適時插話,語氣帶著偏向:“莊醫生,理論探討固然重要,但終究要以療效為準。你此方雖看似巧妙,但藥性稍顯復雜,若用于臨床,風險不小。不如肖老所,以穩妥為先。”
這話看似公允,實則是在給莊啟文施加壓力,暗示他的方法“風險大”,不如肖景云的“穩妥”。
“肖景云還是改不了老毛病呀。”
墨新知忍不住在心中嘆道。
事實上以肖景云的水平,針對這個病癥,他絕對是手到擒來,肖景云剛才的質疑,完全就是針對莊啟文。
這就像是你對一個人印象不好,對方說話,你不論對錯,都要先反駁對方,卻不曾想莊啟文一番反駁,反而讓肖景云有點被動。
只不過裘益民明顯有點偏向肖景云。
陳陽坐在主評委席上,一直沉默地看著,此刻終于淡淡開口:“裘教授,理論辨析環節,本就是各抒已見,暢所欲。”
“莊醫生的分析,于理有據,于法有方,思路清晰,邏輯嚴謹,并無不妥。至于療效,若有機會臨床驗證,自然可見分曉。此刻,我們還是應鼓勵這種基于病機的深入探討。”
陳陽的聲音平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定論意味,直接肯定了莊啟文的發,并將話題拉回到了學術探討本身,無形中化解了裘益民施加的壓力。
肖景云冷哼一聲,不再語。
他知道,在純粹的理論辨析上,莊啟文已經站穩了腳跟,再糾纏下去,反而顯得自已氣量狹小。
之后辯論繼續,隨著裘益民的提問,前來的參賽選手也紛紛搶答。
李浩飛、劉希、吳萌萌、旬佳宏等人也都紛紛表現自已。
這一次的決賽,第一個辯論環節是相當關鍵的,因為辯論環節的題目是隨機性的,有些題目并不是每一位選手都能回答出來的。
能不能搶答到,搶答到之后能不能完美回答,這些都會計入評分項。
........
第二天,決賽進入了第二個環節,也是更為關鍵的環節——臨床實操考核。
此環節將選手分為十組,每組十人,進入不同的模擬診室,面對由資深演員扮演的“標準病人”或真實招募的志愿者患者。評委們將通過單向玻璃或實時監控進行觀察評分。
考核內容包括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病因病機分析、治療方案制定(含針灸、推拿等外治手法),甚至部分簡單操作需要現場完成。
這是真正考驗真功夫的時刻,任何紙上談兵在此都會原形畢露。
分組名單公布,莊啟文、于詩韻并未分在同一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