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dandboujee》的營銷策略,主要分為三個步驟。
第一步,通過嘻哈圈意見領袖的示范引導,形成名人背書,將“無意識傳播”轉化為“目的性擴散”。
舉個例子,普通樂迷在spotify上聽到了這首歌,覺得挺對胃口,將播放鏈接轉發到了自己的推特賬戶里,這個時候,他的行為,就是無意識傳播。
無意識傳播并不代表這個傳播的主體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是他她在做這件事的時候,不知道他她想要吸引哪些觀眾,希望達成怎樣的目標。
但意見領袖們不同,作為關注者眾多的圈層權威,他們知道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會引發粉絲效仿的鏈式反應。
如果阿姆盛贊一首說唱有他當年的風范,哪怕不是他的粉絲,看到這條推文的普通用戶,大概率也會出于好奇而點進鏈接。
這便是目的性擴散。普通用戶是無數個孤立的行星,偶爾閃爍的光亮,很快又會沉寂在無盡的永夜里,極難得到注意。而意見領袖,則是引力強大的星系中心,他們發出的任何信號,都會迅速發散到每一條旋臂的最末端,形成強有力的傳播鏈條。
因此,作為《badandboujee》冷啟動的先手,瀚音樂聯系了許多嘻哈圈的意見領袖發布宣傳推文,其中自然包括韓易的音樂事業群關系最親密,近期風頭亦是最盛的lilyachty和desiigner。除此之外,migos自己也動用了不少人脈關系,邀請跟他們相熟的圈內好友,加入到推廣矩陣中來。
@gunnersellwhite:《badandboujee》是自《cookitup》以來migos最好的歌曲。
這位用戶是喬納森-西蒙斯,藝名gunnerstahl,來自亞特蘭大的著名嘻哈攝影師。圈外的人可能沒怎么聽過這個名字,但熟悉說唱樂壇的歌迷對他絕不陌生,是線上活躍度很高的一位嘻哈類kol。他與theweeknd、a$aprocky、drake等人有過不少合作,這兩個月,在21savage的引薦下,gunner也開始幫瀚音樂旗下的一些藝人,比如碧梨-艾利什、lilyachty和migos,做各自巡演的跟拍攝影師。
@wizkhalifa:幾個妹子開著瑪莎拉蒂過來,車里正放《badandboujee》。不用說,我的肩膀已經跟著節奏動起來了。
這一位不用過多介紹,狗爺之后最出色的綠植代人,維茲-卡利法。
明星效應的帶動下,《badandboujee》在推特的熱度直線攀升,越來越多的普通用戶注意到了這首新鮮出爐的trap單曲。通過意見領袖的關注者網絡,一個又一個孤立行星,被串聯成了蔚為壯觀的星系。
從10月28日發行的當天,到10月31日,《badandboujee》四天時間里在spotify平臺獲得了455萬次播放,而當周排名公告牌排行榜第五位的《broccoli》,在spotify這四天的播放量是965萬次。
甫一發行,流媒體數據便達到了熱門單曲的47%,《badandboujee》首周入榜的概率,又變得更大了一些。
但這還不夠,10月31日,瀚音樂乘勝追擊,發布了《badandboujee》的mv。它沒有傳統故事線,而是堆砌了許多諸如倉庫派對之類的亞特蘭大trap場景,營造出未經修飾的粗糲感。這種“反精致”策略反而會讓它的目標受眾認為這支mv和它的原曲貼近街頭真實,鞏固了migos的trap音樂代人身份。
另外,mv中刻意設計的荒誕元素,譬如從破舊街區切換到豪宅泳池的畫面跳躍,以及在肯德基炸雞店里喝黑桃a的無厘頭場景,與z世代對“隨機性”和“抽象幽默”的偏好十分契合,使其成為了reddit和推特的討論焦點。
而特拉維斯-斯科特與ogmaco兩位大牌rapper作為特邀嘉賓的客串,更是在鞏固其南部說唱屬性的同時,獲得了嘻哈社群里更廣泛的關注。
作為歌曲本身的配套產品,這部mv圓滿地完成了它作為一個獨立文化文本的任務。通過將陷阱音樂的美學符號濃縮為可迅速領會的視覺單元,這條總成本僅有兩萬美元左右的視頻,幫助《badandboujee》在接下來的一周時間內,于youtube平臺錄得2566652次的視頻播放量,按照12000美元百萬次的廣告分成比例來計算,migos一周時間就回收了mv的全部制作成本,更為歌曲本身開拓出了一個穩定的流量增長點。
有了這些高質量官方內容的穩固加持,2016年11月1日,瀚音樂正式啟動了宣傳計劃的第二個步驟――模因模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