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志得意滿的前國務卿開始籌劃染指亞利桑那州,她渴望做到的,不只是是守住藍墻,贏下搖擺州。她還要翻過藍墻,使紅州變色,讓“歷史第一女總統”的頭銜,變得更有含金量一些。
“事后回頭看,進軍亞利桑那的舉措確實很蠢。但當時的情況,你也知道的。她的贏面超過了90%,不止一家權威機構這樣預測,538、politico……紐約時報發布的預測模型,10月27日,民主黨獲勝的概率甚至達到了92%。當然,地圖上不會全是藍色,但每個搖擺州的民意調查數據似乎都相當穩定。所以他們自然會這么做――告訴人們他們正在深入敵方領土,那么輿論就會認為你正在贏得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
“在我看來,如果詹姆斯-科米沒有橫插一杠的話……亞利桑那真的有可能翻藍。”
喬丹-布羅姆利口中的詹姆斯-科米不是別人,正是現任聯邦調查局局長,一位由巴拉克提名就任的共和黨注冊成員。
雖然宣稱在2016年的選戰里保持中立態度,且拒不承認自己的共和黨傾向,但關鍵時刻,科米確實祭出了一個影響甚廣的殺招。
就在民主黨競選團隊宣布亞利桑那州決定后僅僅20分鐘,眾議院監督和政府改革委員會主席、猶他州共和黨眾議員杰森-查菲茨發布了一則推文:“聯邦調查局局長剛剛通知我,‘聯邦調查局獲悉,存在與調查有關的電子郵件。’案件將重新啟動。”
這里的調查,指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郵件門事件。前國務卿因為使用私人電子郵件服務器進行官方公共通信而非使用聯邦服務器上的國務院官方電子郵件賬戶,而陷入了輿論漩渦,被共和黨攻擊是置國家安全于不顧,聲稱其違反了聯邦法律,特別是美國法典第18條第1924款,該款涉及未經授權移除和保留機密文件或材料的罪名。
從2015年3月3日紐約時報的報道開始,郵件門成為了民主黨候選人最被詬病的軟肋之一,為了消除影響,她的競選團隊花了大力氣,耗時一年半,才終于搞定了科米,讓他在接受美國眾議院監督和政府改革委員會質詢時,公開表示前國務卿確實有機密信息處理不當的行為,但那是因為“極其粗心”,而不是有犯罪意圖,不應該被起訴。
本來以為風暴已過,風平浪靜,卻沒想到科米竟然只是把殺手锏留到了最后。
“在一宗無關案件中,聯邦調查局獲悉存在一些似乎與調查有關的電子郵件。”科米在10月28日晚些時候發布的公開信中寫道,“在聽取了有關這起無關案件的匯報后,我同意聯邦調查局應該采取適當的調查措施,以便調查人員審查這些電子郵件,確定其中是否包含機密信息,并評估其對我們調查的重要性。”
這則聲明一出,在新罕布什爾州舉行了競選集會的共和黨候選人,幾乎立刻就對fbi重新審查此案的決定表示了贊揚。
他說:“希拉里的腐敗程度是我們從未見過的,我們決不能讓她把她的犯罪陰謀帶進橢圓形辦公室。”
從那一刻起,民主黨高歌猛進的良好勢頭,戛然而止。
在這之前,整個十月已經過去的二十七天里,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過得非常糟糕。三次總統辯論的失利,和“grabthembythepussy”的名,讓他的競選活動進入了損害控制模式,似乎每天都會有一個不同的女人冒出來,指責這位紐約地產大亨曾對她們有過不當行為。
截至10月中旬,克林頓在realclearpolitics全國民意調查平均值中的領先優勢已躍升至7個百分點――與2008年obama擊敗mccain的差距相同。nbc新聞華爾街日報馬里斯特對賓夕法尼亞州的民意調查顯示,民主黨在這個至關重要的州,甚至領先共和黨那個兩位數。
但10月28日起,攻守易勢。民主黨候選人在全國民意調查平均值中7個百分點優勢縮小到了5個百分點以下。
到了十月的最后一天,fbi最后時刻暴起發難的影響還在繼續延燒。
詹姆斯-科米這位聯邦調查局局長,幾乎24小時占據著各大新聞頭條和晚間新聞頭版。
《紐約時報》稱,“民主黨正在努力阻止共和黨和電子郵件”。
“準備好迎接郵件門丑聞的又一個四年吧”,這是保守派專欄作家馬克-蒂森在《華盛頓郵報》上發表的標題。
《洛杉磯時報》稱:“新丑聞和舊丑聞一樣嗎?在兩者的競選中,爭議原本并沒有給選民帶來太大影響,重啟的電子郵件調查卻成為了民主黨最新的考驗。”
“電子郵件審查正在進行中”,這是nbc晚間新聞的頭條。
“fbi搜查電子郵件”,也是abc當晚連篇累牘報道的重點。
10月28日至11月7日期間,這三大廣播網絡的晚間新聞頭條中,近一半都是有關“郵件門”的。
于是,選戰遭遇滑鐵盧后,民主黨上下都一致認為,詹姆斯-科米最后時刻的反戈一擊,正是大選脫軌的x因素。
“亞利桑那是否翻藍,真的很重要嗎?就算那十一張選舉人票都在她名下,又能產生什么影響呢?”韓易搖搖頭,“威斯康辛、密歇根、佛羅里達、賓州,不能丟的戰場州全丟了。更何況,科米重啟調查的影響真的有那么大嗎?沒錯,我不否認,他肯定是最后一刻得到了某些許諾,才會在大選開始前十二天宣布重啟調查,到選舉開始前一天又關閉調查,說沒找到新的有力證據,給民主黨帶來了不小的麻煩。這些,都是確鑿無疑的事實。”
“但是,科米的一份公開聲明,真的能讓十一個搖擺州有七個都翻紅嗎?大選當日,538、politico、紐約時報、abc新聞……幾乎所有媒體的預測模型里面,民主黨的勝率還是在75%左右。與其指責fbi重新調查一起真實存在的案件,也許民主黨該考慮一下他們到底忽視了誰,才導致民意調查結果與現實相差如此之遠。”
“你聽起來像個編外的共和黨人。”喬丹調侃了一句。
“我只是一個理智的,沒有被蒙蔽的外國人而已。”韓易撇撇嘴,“民意調查一直很難接觸到,也不愿意接觸到低收入水平和低教育水平的選民,所以沉默的大多數從來就沒有機會發聲。另外,媒體對trumpsupporters的不斷打壓、嘲諷甚至歧視,也讓這群人保持沉默,他們不會在電話調查甚至網絡調查中透露自己真正的政治傾向,因為他們害怕會惹上不必要的麻煩。”
“如果這種政治迫害持續下去,那么從現在起,就再也不會有真實的民意調查了。當這個社會如此兩極分化時……未來四年、八年甚至十二年內出現更多瘋狂的事情也不足為奇。”
“我的意思是……看看現在的情況吧,這些民意調查是只在總統競選這一層面出現了偏差嗎?”
“州長席位,本來以為能像2012年那樣,十二個州贏下六七個甚至七八個,縮小跟共和黨之間的差距,沒想到只有一個紅州北卡羅來納翻藍,卻有三個藍州變紅,比分從3118,來到了3316。”
“本來以為能掌控參議院,但最終還是功虧一簣,凈增席位只有兩個,共和黨仍然控制著這里。”
“眾議院,就更不用說了,差距太大,本來就不可能成為多數黨,但選前大多數媒體預測民主黨至少能追一下,追到一個接近200席。結果選過來選過去,比起2014年中期選舉之后的188席只多了6個名額。”
“被對手同時拿到了參議院、眾議院的多數黨地位,和通往白宮的鑰匙,我不知道他們是不是準備把這所有的事情,全部都怪到詹姆斯-科米一個人頭上。”
“民主黨這八年……丟掉的席位確實太多了。”作為政治立場更傾向于民主黨,在國會山的關系也基本上全是民主黨議員的喬丹-布羅姆利,也不得不承認這一點,“想一想真是奇妙。2008年我們在眾議院還有254席,在參議院更是有60席的超級優勢。”
“放棄沉默的大多數,總是要付出代價的。”韓易聳聳肩,笑道,“不過,嘿,正是有全方位的失敗作為襯托,基胡恩的勝利才會顯得更加難能可貴,不是嗎?”
“這倒也沒錯。”喬丹頷首應道,“幫民主黨在關鍵的國會戰場州扭紅為藍,還能拿到5.6%的領先優勢……”
“魯本-基胡恩這個民主黨政治新星的頭銜,是越來越穩固了。”
(本章完)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