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張恪帶著杜若為災區百姓到處打井找水,準備幫助他們恢復生產生活時,另一邊,叛軍也已經圍著安順城五天了。可是,由于早有防備,如今這座西南大城依然固若金湯。然而,雖說表面上并沒有發生過大的攻防戰,可實際上卻已經死了不少人了。這些死去的人,大多都是被叛軍逼迫著去沖擊城門的時候,被守城官兵射殺或者自己互相踩踏致死的。這其中,有老人,有女人,也有孩子。
城門口的慘事,城內的民眾大部分都是不清楚的。他們只知道,城外有叛軍,不過在城主蕭宏的英明領導下,叛軍始終被擋在城門之外,毫無辦法。不過,安順城似乎也并沒有反攻出去的打算,也可能是因為不具備這個實力,不想冒險。畢竟安順城雖然很大,但卻并非軍事重鎮,軍事力量其實有限。依城自保沒有題,出城平叛可就差點意思了。總之,依照目前的形勢,蕭宏一直都采取了“積極防御”的策略,或者是在等待其它地方的軍隊來救,或者是在等朝廷的平叛大軍(如果有的話),又或者等外面的叛軍自己崩潰了。這個過程會持續多久,殊難預料,但最好還是按最壞的情況去打算和準備的。為此,城主府在數日前便已經下令:全城封城、實施宵禁、節衣縮食、停止一切非必要活動,一切以守城為重。畢竟干旱了這么久,許多生活物資面臨著短缺。雖然蕭宏有先見之明,提前做了許多準備,儲存下了許多物資。但誰也不知道安順城之圍,究竟什么時候才能解了。為了能撐久一點,他們不得不從一開始就精打細算。
蕭宏不想再接收新的災民,其實還真的是有他這方面的切實的考慮的,為此他還不惜與從京城下來主持賑災的周勃翻臉頂牛,倆人屢次三番爭執,卻是誰都奈何不了誰。其實,蕭宏也并不是不能稍稍退讓一番,象征性地放一些人進城,給周勃一個面子的。不過,也許是出于謹慎吧,他并沒有這么做。甚至圍城第一天,他還親自下令射殺了一些被叛軍逼迫而沖擊城門的平民。而這件事情,無疑也讓兩位大員的關系降到了冰點。當日晚間,周勃便連夜帶著人搬離了城主府,另尋了一間客棧居住。
站在蕭宏的立場,他其實并不愿意和周勃鬧翻了的,或者說他其實是很想跟對方處好關系的,畢竟對方無論是身份或是背景,都值得他去好好的結交。可惜,局勢終究是將他們推往了相背的方向。對此,蕭宏是有點郁悶的,然而,做為一城之主,他也有自己的難處啊!他也努力地向周勃解釋過,安順城面臨著的艱困形勢,有些選擇固然不近人情,卻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只是,周勃并沒有完全諒解蕭宏的作為。畢竟,那一日活生生的平民被射殺就發生在他眼前,那些所謂的理由,無論多么的冠冕堂皇,在那血色面前,都顯得如斯蒼白。
只不過,不管周勃對他有多少意見,蕭宏倒還是一直都對其保持著應有的尊重的。雖然在一些事情上不能做什么讓步,但在生活起居上,他卻始終命人細心照料著。在聽說其搬出城主府后,也只是嘆了口氣,然后特意命人去那家客棧,找到了客棧老板,囑咐其一定要好好侍候著,不可有絲毫怠慢云云。
安順城,順來客棧,周勃搬離城主府后,暫時居住的小院。劉長子駕著馬車回來了,今日一早,周勃便去了城墻上視察。不過,由于安順城的提早準備、積極防守,叛軍又沒有什么像樣的攻城器械,所以就整體形勢而,暫時并沒有什么危險的。周勃倒是每天都會出門去城墻上走一遭的,但其實并沒有什么需要他特別操心的地方,某種程度上,這更像是在例行公事而已。他是下來主持賑災的,但如今被困在這里,暫時來說,他已經做不了太多其職責范圍內的工作了。
雖然和蕭宏算是鬧翻了,但憑心而論,若只是看安順城的城防工作的話,周勃也不得不承認,蕭宏在這方面的工作,的確算得上是:未雨綢繆、料敵在先、準備充分、有條不紊、守城有方等等正面的平價的。若不是在某些措施上,在周勃看來,太過冷血、功利,周勃是必須給他極高的評價的。可是,蕭宏親自下令射殺平民的舉動,實在是讓他無法漠視,功是功,過是過,他不想也不會和稀泥。等平定叛亂之后,他是必須要將這些事情都據實上奏的。
周勃回到客棧自己的小院,高芝和周薇聞聲便迎了出來。畢竟是見不得城外的那些慘況的,她們這幾日便只是待在客棧中不再出門了。如今被困在城中,她們的工作也便停了下來。高芝是過來幫周勃處理轉運救災物資的工作的,但現在和城外已經基本上斷了聯系,她便也暫時沒有了用武之地。對于未來的局勢,高芝也看不太清楚,雖然不至于太過擔心,但也并沒有太過樂觀的理由。事實上,她和周薇都是第一次親陷戰事之中,心中還是頗為忐忑的。她們雖然不想再跟著周勃每日去城墻上,因為心里面會難過,但還是一直在關注著城外的局勢的。周勃一回來,她們便迎了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