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朝與北境各族的貿易往來,嚴格來說,從來沒有停止過。這是基于雙方對一些特產的強大需求而來的。比如人朝對原產于北境的鹿茸、麝香、甘草、皮毛、羚羊角等一直都是求之若渴的。而北境各族,如虎、狼、鹿、豹、狐等等,雖然他們依舊過著相對原始的生活,看起來似乎天生天養,什么東西都可以直接從大自然中去獲取。可實際的情況是,大自然從來都不會是予取予求的,也不可能總是那么友善的。季節變化、氣溫高低、水源枯榮、生態失衡等等,都足以影響到一個族群的生存。
而面對生存問題,總不能坐以待斃的,總是需要找到辦法應對的。在這些方面,人族的生活方式無疑給了他們許多啟示和借鑒。比如:筑屋建巢躲避風霜雨雪、尋醫問藥治療傷痛病患等等。就像風清揚的人族老師呂巖,他最開始的時候,其實便是以一個獸醫的身份被虎族招募的,后來才漸漸的融入虎族,成為了虎族的供奉的。總之,所有的種族一直都在想方設法求生存,追求更好的生活。而這當然便需要去獲取更多的資源才有可能實現,可是北境各族除了求諸于大自然外,并不懂得自己生產,于是他們便只能去與人族以物易物呢。這便是北境需要和人朝進行貿易的客觀原因,說實在的,他們也沒有其它的選擇。
北境各族在面對剛需時,所采取的舉措,不盡相同。人朝好東西太多了,狼族一直以來想的是,通過侵略和掠奪,強行獲取自己的所需,甚至于按狼王滅世的終極想法,是要直接用武力去占領人族領地,然后奴役人族,為他們貢獻價值的。而像虎族,他們曾經或許也有過類似于滅世的想法,只不過因為種種原因和條件不具備,嘗試過幾次后,覺得這個事兒成功的幾率太低了,便逐漸的放棄了,轉而尋求與人族進行合作。而在北境的其他族群里,張恪最欣賞的是狐族。他們通過聯合一部分人族,采取共同分享、共同生活、共同建設家園的方式,彼此和諧共存、互相依賴,創造了一個美好家園,形成了一個命運共同體。而這其實正是張恪想要推動的與異族相處的理想模式。當然,狐族的這種模式的成功,是有其特殊性以及時間沉淀所造就的。而對于其他的族群來說,這并沒有太多可以借鑒的。除非,大家全都能耐下心來,花上幾百年時間去融合發展,才有可能達成,只是客觀上,這的確太難了。
張恪推動邊境互市的事情,主要目的是想要通過經貿手段調節人族與北境各族之間的交流往來的。運用經濟手段來解決矛盾爭端,遠比用武力要更具有持續性及根本性效果。從人族的角度看,每一年,人朝對于北境的防務開支,花費都是極為巨大的,若是有別的方式能夠終止北境這種無休無止的戰爭威脅,節省下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何樂而不為呢?而北境各族對于人朝的各種物資是有剛需的,只是由于人朝的國策,使得他們難以通過正常渠道獲得滿足。那便改變一下,人朝主動在邊境線上開設互市,讓北境各族在這里通過以物易物的方式,就可以得到他們必要的物資。如此的話,大家都能各取所需,也就沒有打打殺殺的必要了。
想法固然很好,能不能達到預期目的,卻是另一回事兒了。張恪自然明白“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理,唯一能做的便是努力的去工作,這是做任何事都應該具有的態度。張恪張遠與陳亮持續交流著。依陳亮所,他們家的主業是糧食買賣,兼營酒水、茶葉、藥物及各地的特產等等。此次北上,基本上是沖著北境的那些特產來的。尤其是北境所產的純野生珍稀藥材,那是有口皆碑的品質上佳,比如鹿茸、羚羊角之類的,更是只在北境才有,陳家可是盯著這一塊好些年了。只是,之前對于人朝國策及邊境不穩等等顧慮太多,一直都不敢過來。現如今互市即將開市,自然要搶先來此占個位子的。
陳家想要在互市收購北境的高價值藥材,自無不可。不過,與北境異族之間,目前基本上只能接受以物易物的交易形式。畢竟在人朝流通的貨幣,無論是金銀銅等實物,還是銀票之類的憑證,在北境各族中都是不予承認的。因此若是陳家要收購北境的這些名貴的,價值不菲的藥材,還需要他們準備對方所需要的同等價值的貨品以供交易。在這方面,張家倒是可以提供一些幫助的。他們畢竟與虎族做了多年生意,對于哪些東西在北境是屬于緊缺的或者是高價值的貨品,還是有不少心得的。比如消殺用品、一些成藥、以及牛羊肉等等。在這其中,以冬季的肉類最被虎族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