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張恪便起程去往南定城的清江督造船廠視察。目前,雖然船廠的行政關系上,依然是隸屬于水部舟楫署的。不過由于皇帝及郭守敬的默許,船廠的業務主管其實已經變成市舶使,也就是張恪了。這種事兒,自然是不合規矩的,但左右不過是間船廠,給了也就給了。反正清江船廠目前的工作重心已經轉到了制造海船上,如果不把它的主管權轉移給市舶司的話,那會造成極大的不便的:干著市舶司派的活,卻又要事事向舟楫署請示,那就啥事都耽誤了。
當張恪走進清江造船廠時,鄭浩看著這個年輕人,也不免感慨萬千:去年見面時,大家還沒有什么關系了,這一轉眼,人家就變成自己的上司了,世事之離奇,讓人措不及防啊!
“鄭主事,咱們又見面了。”
“下官參見張大人。聽說大人前日便到了青龍城,下官正想著去拜會了,沒想到大人卻先到船廠來了。大人勤于政務,下官敬佩之至。”
“職責所在,未敢懈怠啊!好了,不說這些了,本官此行是為了了解造船廠的諸項事宜的,還要煩請鄭主事不吝辛苦,帶我去考察學習一番。”
這個張大人倒是學到了郭部堂雷厲風行的行事作風,不說廢話,直奔主題了。也好,這樣的人才是干實事的官。因此,鄭浩并沒有什么不滿,而是欣然的躬身一禮后,帶著他往船塢而去。
一邊走著,鄭浩一邊介紹船廠的情況。他自然知道張恪對于造船之事是個外行,因此盡量用一些一般人能聽懂的詞匯來介紹。目前的清江督造船廠有工匠五百多人,大小廠區六個,大小船塢八個。自年初接到郭守敬的命令后,便開始為制造海船而做著準備了。經過對原有船塢的改造,目前而,清江船廠已經能夠同時開建兩艘海船了。隨著第一艘海船的成功下水,工匠們積累了經驗,造船的速度會加快,可以說:只要材料跟得上,清江船廠便可以以平均一個月建造一艘海船的速度,不斷造出船來。這樣的效率,在鄭浩看來,已經是極為高效的,放眼整個人朝,怕是找不出來第二家的。而且,其他的船廠造的還是行駛于內河的小船,這又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鄭浩介紹到這些事情時,自然也是非常得意的。然而,張恪聽完后,卻是搖了搖頭,道:“不,這還不夠,遠遠不夠。”
鄭浩聞,心里面既訝異,同時也難免有些不服氣:這還不夠嗎?你這小子,到底是有多大的胃口啊?
張恪也沒有和他打什么啞謎,隨后便將自己的設想一一道出。依照張恪的想法:
未來幾年內,出海的船隊規模,每一支都應該有上百艘船,上萬海員;而這樣的船隊人朝應該每年都有兩到三支,能夠出一次海,再加上回港整休的,應該常備五到六支遠洋船隊的。這樣子對海船的需求量就是五百艘以上了。照這么算的話,如今一個月才造一艘的話,那五百艘得造到猴年馬月啊。
鄭浩心說:幾年之內,就要造五百艘海船?開玩笑的吧?只是如今站在眼前的可是他的直屬上官,他也不敢隨便否定他的話,但還是忍不住提出了疑問:“幾年內,就要造出來五百艘海船,就算資金和人員問題可以克服,那木料怎么解決呢?大人有所不知,目前造船所用的木材,大都為杉木,松木,橡木等。這些木料做小船行駛于江河之中,還行。但若用來造大海船,其實是不太適合的,因為經不起巨浪沖擊,若是萬一觸礁的話,更是觸之則碎。咱們船廠剛剛造好的那一艘海船,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一些關鍵部位和重要部件上還必須要用硬木來造。比如檀木,黃花梨木等,可是那玩意兒不僅貴,而且加工起來,費時費力,而且硬木重木一般都比較難尋到,大料、好料更是難得。所以,大人若想在幾年內就造出五百艘合格的海船,那么其它的先不說,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材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