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翻開歷史一查
這歷史沒有年代
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
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
滿本都寫著兩個字“吃人”
他被譽為“民族魂”,以筆為戈破黑暗
一口氣帶你看完魯迅先生的一生
沐語看到關于魯迅的視頻忽然停住了,她很想聽聽教科書上的魯迅先生在那個充滿戰亂的年代發生的事跡。
魯迅出生于1881年9月25日,本名周樹人,字豫才,筆名魯迅,浙江紹興人
魯迅小時候,家庭環境還算是不錯,爺爺當官
1893年,魯迅爺爺周介孚因科舉舞弊案被捕入獄。自此家產中落,全家避難于鄉下
1896年,魯迅父親去世,家境更加艱難
此時魯迅開始寫日記
1897年,家族開會分房,分給魯迅他們的既差又小,魯迅倍感世態炎涼
1898年,魯迅入南京水師學堂,改名周樹人
中榜后,以四弟患病為由,不再參加復考,繼續前往南京求學
1902年,魯迅從礦魯學堂畢業,不久公費赴日本留學學醫。后放棄醫學,為改變國民精神轉而志向文學,進入弘門學院普通科江南班
1904年,魯迅從弘門學院畢業,同年進入仙臺醫學專門學校
1906年,在學校觀看日俄戰爭教育片,深受刺激,決定棄醫從文
1909年8月,魯迅回國,任植物學翻譯,1910年,任紹興中學堂教員兼監學
1911年,魯迅寫個人第一篇小說《懷舊》
1912年,臨時政府成立于南京。應教育總長蔡元培之邀,魯迅出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
1917年7月7日,因張勛復辟作亂,魯迅憤而離職
1918年,參加新青年改組,任編委
5月,發表《狂人日記》。《狂人日記》在表現“禮教吃人”的同時,還表現出了強烈的反叛與革命精神
1920年,魯迅在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學校講授中國小說史
9月,發表小說《風波》,《風波》描寫了一場由辮子引發的風波,揭示了農民在封建思想摧殘下,安于現狀,麻木愚昧以及對于人價值的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