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立儲呼聲
“南洋宣慰司使,名稱是舊了點,但是接受度很大。就這個吧,海龍頭為南洋宣慰司副使,以這個名義在南洋活動。”賈璉總算是開口了,秦三掌柜頓時大喜,別看是個副使,但就海龍頭而,已經是給到頂格待遇了。
“小的替龍頭謝過大人提攜。”秦三掌柜干脆的跪下感謝。
賈璉笑了笑:“此事本官需要上奏朝廷,官印官服,要等朝廷批準了才能正式下發,屆時海龍頭若是愿意,可以親自來領,不愿意,讓人代領。”這話說到這里,秦三掌柜不免有點尷尬,也就是賈璉了,換成別的官員,這門都不帶讓進的。
海龍頭有安全上的擔心,官員可不會理解你。一個海匪頭子,你真當自己臉大么?
“還有一點,軍備方面,駐軍的庫房中有一些火繩槍以及弗朗機速射炮,朝廷的旨意下來后,可以撥給海副使。戰船方面,只能靠自己了。”
賈璉的目的是為了能把事情辦成,所以呢,該出手的時候,并不吝嗇。一些過時的裝備,直接下撥,畢竟招安了嘛。小氣就沒意思了。反正接下來的新軍,裝備都是火帽槍了,燧發槍都淘汰了。再過幾年,沒準后裝針擊槍都出來了。
賈璉看來是淘汰的不值一提的裝備,對于海龍頭的人而,卻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本來就沒指望朝廷能下撥裝備。
“小的真是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對大人的感激。”秦三掌柜真是找不到合適的話來感謝了,都是做官的,賈璉這種太少見了。
對于海龍頭而,做官的收錢不辦事,才是常態。當初給王子騰送了錢,想要招安,結果呢?海匪還是海匪,最多不打你。
…………。
茫茫大海上,一葉風帆在海浪中飛馳,風帆船能有個六七節的航速,就算是不錯的。眼下這艘飛剪船,跑出了十節的速度。
這已經不是在海上航行了,這是在海上漂行。
駕駛船只的人員有三個,分別是南洋水師的隊官杰瑞(原英籍),水手蔡十八,水手蔡旺。
第一次海試的目的地,就是天津,三人都是把腦袋懸在褲腰帶上,博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
這趟海試,還有送信的任務,如果一切順利,今后廣東方面往京城的奏折,都會有海路。
飛剪船離開廣州后,一路北上,沿途停靠休整,記錄數據,最終耗時二十天,抵達天津。
這個速度,并不比八百里加急快,但是卻大大的節省了費用。八百里加急,那種搞法,沿途是要不斷的換馬,換人的。
而賈璉搞出來的飛剪船,只要三個人,如果減少沿途的停靠,全速前進,最多十五天,就能把信從廣州送到天津。
三人的海試還在繼續,來的時候沿途不但的停靠,回去的計劃則是帶足了水和干糧,沿途不停靠,輪流駕駛,追求極致。
三人上岸之后,并沒有繼續往京城去,而是拜托驛站把信送到京城。三人則是原地休息幾天,等回信來帶回去。
承輝帝接到賈璉的奏折時也很吃驚,因為信里寫的很清楚,走海路到天津,再走驛站系統。
承輝帝敏銳的發現了核心優點,成本。
傳統的驛站體系,成本遠遠高于走海路的高速船只。當然了,賈璉的意思不是取締驛站系統,而是建議沿海各省,應該把海路也納入到驛站體系中。這樣做的當然是大大的節省了成本。只不過還有別的問題,就是這成本是節省了,卻是理論上的。
啥意思呢,還是舉例子吧。攤丁入畝,從數字上看,稅收并沒有增加多少,可以說改了個寂寞。
實際上呢?打掉了諸多灰色手段,讓苛捐雜稅沒法再冠冕堂皇。
少了這些灰色手段的盤剝,百姓的負擔實際上是減少的。
當然了,都是暫時的,還是那句話,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所以,賈璉在信里說的很清楚,造這種高速的船,目的就是為了快速的傳遞信息,畢竟茫茫大海,一旦開拓南洋,通信難度會大大增加。能快一點,最好是快一點。其實賈璉最想搞的是電報,問題這玩意他真不懂啊。
研發廳的那幫工匠確實牛逼,能搞出拉絲機來,但不等于他們能搞出電纜。賈璉都不懂的原理,指望他們么?
對于賈璉在奏折上提到的招安海龍頭的事情,承輝帝覺得這就不算事。重點是賈璉終于開始了南洋的布局,以及賈璉對待東平王、西寧王的態度。養寇自重肯定是不算的,畢竟他們打下來的都是自己的封地。西寧王還好一點,畢竟是絲綢之路的古道,東平王那邊,完全是不毛之地。
嗯,不適合種地的地方,都是不毛之地。
賈璉在信中還是分析了一下當下的國際大勢,指出現階段羅斯國的注意力在西方,在黑海的出海口。同時也指出,當下英法忙于在北美的糾纏,一時半會顧不上羅斯國,哪天北美那邊的事情完結了,一定會聯合起來,反制羅斯向西擴張的野心。真的有那么一天時,羅斯一定會重新把擴張的矛頭,對準東、南兩個方向。這是由其民族性格決定的,到時候兩國之間的碰撞是注定的。所以,扶持西寧王很有必要。
至于東平王與李逆漠北王庭的重要性,遠不如西寧王方面。一個是距離更近一些,一個是當地人煙稀少,氣候寒冷。即便是羅斯東進,到時候再應對也來得及。相比之下,安西故地的重要性要遠遠高于東、北兩個方向。
賈璉進一步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今后的世界,注定是要出現東西方對抗的。其中主要的對手就是海上霸主英國。
因為其國小,殖民地的重要性不而喻,其中又以印度最為重要。安西故地,是未來大周從陸地上威脅印度的重要籌碼。
賈璉也不是信口雌黃,在心里強調了工業化生產的巨大優勢。并且以研發廳為例子。
這段時間李亨入主研發廳,蕭規曹隨,硬頂各方壓力,不許外力介入的做法,實際上引起了諸多非議。
近期立儲的呼聲,再次高漲,其中李元的呼聲極高,在官場方面的聲譽極佳,賢王的美譽不斷被炒熱。
相比之下,李亨在研發廳的舉動,導致他在官場上本就不高的聲譽,再次下跌。
當然李亨也不是沒有收獲,至少一部分跟隨賈璉的技術官僚,以及一部分清流,成為了李亨的擁躉。文官方面起身李亨不看重,對他來說,真正的巨大收獲來自軍方。改編之后的軍營,四大鎮。戰斗力最吊的神機鎮,明面上看不出傾向,暗中已經有傾向了。還有就是水師衙門的牛繼宗,也多次在朝堂上力挺李亨。
所以呢,看起來李元占據了絕對的上風,但真正在朝堂里的實力派,李元得到的支持力度還不如李亨。
承輝帝看的很清楚。
李元選擇五城兵馬司的初衷是奔著督察院去的,畢竟他是以皇子的身份兼領五城兵馬司。賈璉時期,這個衙門就很特殊了,成為了督察院體系下的一股獨立性很強的勢力。現在李元進駐后,實際地位比起賈璉的特設御史,又提高了一些。
有趣的是,李元進駐之后,京城的治安問題,有點大不如前的意思。
李元的性格,還是有點偏軟了。
看罷賈璉的奏章,時間已經接近深夜了,承輝帝毫無睡意,起身在書房內轉幾個圈子。
賈璉離開之后的京城,發生的變化,幾乎是肉眼可見的。
承輝帝其實有點后悔給賈璉弄那么遠的,但怎么說呢,事情已經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