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張居正,甚至是洋務運動那一批人,有沒有做出一個好結果是一回事,但總是做了,給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訓。
因為他們做了別人不敢做的事情,所以歷史記錄下了他們,后人也應該給他們一個公允的評價。
就個人而,換成是我在那個時間節點,即便是穿越者,也未必能比他們做的更好。
千萬不要小看古人的政治智慧,就算開了天眼通,知道歷史的走向,置身其中時,依舊會四處碰壁。
書看多了,真就是會產生這種無力感。只能說,開國群真牛逼!
只能說,在民族命運的節點,開國群出現了,民族之幸也。
儒家的目標是遠大的,這點沒得說。天下大同,何其超前。
向著一個偉大的目標,一點一點的移動,哪怕在移動的過程中,看不到任何變化,如同愚公移山,又如月球在一點一點的離開地球。
明白這個道理,再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口號,那就一點都不覺得突兀了,反而覺得,正當其時。
作為穿越者的賈璉,一直在努力的推動睜眼看世界,不是說西方有多好。而是孟子的那句話,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沒有憂患意識的民族和國家,走不遠的。
因為真的打過十七國聯軍,所以,某國的軍事力量設計的時候,就是奔著單挑十七國甚至更多國家去的。
這個國家誕生之初,外部環境過于惡劣,只能往最壞的情況去想。事實證明,想對了。
“天朝上國,不是嘴里說說的,得讓別的國家認才行。周邊小國認了還不算,還要讓更遠的西洋各國認才行。微臣所思所想,不外如是。”賈璉非常坦誠的向皇帝道明內心的真實想法,承輝帝聽了深以為然:“卿之所想,朕知,朕信。”
一個人做了什么事情,大家都是能看到的,皇帝也看到了。如果一個人只圖私利,做不到賈璉這個程度。
沒有公心的人,做出來的事情,別人看不到,皇帝還能看不到?
“國有陛下,國之幸也,微臣能得陛下知遇之恩,微臣之幸也。”賈璉這次不是拍馬屁,而是真心覺得,承輝帝比其他皇帝要強很多。能在承輝帝統治國家的時期出現,真是很幸運的一件事情。
“好了,你我君臣之間,不必如此。”承輝帝聽了他的肺腑之,覺得心里很不是滋味。賈璉如此的年輕,卻能體會圣心,相比之下,滿朝文武,知朕者無數又如何,做出來的事情,卻不能體諒朕心。
“家國天下,家在前并無錯,只是,過猶不及,中庸知易行難!”
賈璉頗為感慨,其實儒家有些東西是真的不贊,就是吧,絕大多數人都是只說,不做。
王陽明跳出來振臂一呼知行合一,然并卵!
可是真的到了民族危亡的時刻,又真的會有無數人舍生忘死,捍衛國家和民族。
那么回到賈璉的視角,儒家是成功了呢?還是失敗了呢?
這個問題,恐怕不是成敗二字能說的清楚的,很多思想深入骨髓了。
所以,賈璉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讓國人看到工業的力量。而不是去碰體制。
當工業的威力發揮出來后,很自然的誕生一股強大的社會力量,到時候,他們會去推動社會的變革。
賈璉相信一點,有五千年存續的文明墊底,工業化的華夏,一定不會像昂撒人那樣。
“卿回去好好想一想鄉試的題目,卿,朕是要大用的!”承輝帝再次給出了承諾。
賈璉不假思索道:“不用多想了,鄉試考題之首為家國天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此絕對沒有錯,有錯也是個人在面臨選擇時的錯。”
告退出宮,賈璉先去了內閣,見了張庭恩,得到只是簡單的點頭和一句話:“回來了就安心準備做鄉試主考!”
賈璉笑道:“主考能有啥準備的,恩師還是多考慮一下,鄉試的考試范圍吧。”
張庭恩停下手里的筆,目光銳利:“怎么,你的賈氏實學還想納入考試范圍?”
賈璉笑嘻嘻:“如果可以,自然是最好的!”
張庭恩冷笑道:“你要作死,別拉上為師!滾吧!”
賈璉笑了笑,走了。
有個事情賈璉倒是一直在關注,那就是賈氏實學的教材,這玩意賣的如何。
想知道賣的如何,自然是要去找賈蓉。
賈氏書店在京城從草創至今,已經成為了行業魁首。雖然那些盜版的家伙該死,但賈氏實學的內容,卻依舊通過盜版讓更多的人看到。
“二叔不回家,怎么到這來了?”賈蓉很是意外,他把書店作為大本營,自然是為了面子上好看一點。
賣書,總是有點道德上的優勢。
“我來看看,賈氏實學的教材賣的如何?”賈璉說明來意,賈蓉卻有點尷尬道:“賣的一般,最初印的五千套,現在還剩幾十套。”
賈璉卻一點都不失望,驚呼:“都賣的差不多了?真是好消息!”
賈蓉道:“二叔,書店賣別的書,那都是一年上萬的算,區區五千冊,都一年多還有剩下,就這還算上了技工學校的課本。”
賈璉依舊不在意的擺擺手:“不打緊,京城賣五千套,全國范圍內,盜版肯定賣的更多,只要有更多的人看到,就是好消息。”
賈蓉一聽這說法,倒是沒有爭執道:“如此說來,總銷量還能翻幾倍。”
這個時代的書是很值錢的,買回去,真的會看。說的慘一點,獲得知識的渠道,太少了。
(本章完)
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