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合同一簽完,就產生法律效力,開發商是不會給那些炒房客反悔機會的。
淮州出臺的系列措施被人稱為‘516新措’,已經曝出,就在全網引起軒然大波。
“淮州在哪里,淮州在哪里,淮州就在老百姓的心眼里。”
“淮州威武,我們需要淮州同款領導。”
“特么的,那些炒房客,推高了我們房價,讓我們為了他們貪婪買單。淮州好樣的,總算給我們報了仇!”
“好想去淮州買房,那么,我會不會被當作炒房客?”
“還有萬惡的開發商,把我們當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
“……”
輿情洶涌,省里的領導也注意到了,紛紛打電話來詢問,覃d和陸知行還被叫到省里,主要領導親自給他們訓了話。
省領導的立場當然是站在全省的高度,一方面批評他們搞突然襲擊,沒有事先匯報,搞得省里很被動,另一方面,又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打擊一個炒房客有這么難嗎?難道全國就只有梁棟想到了這些舉措?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政府為什么不出手打擊炒房團、炒房客?
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房價上漲,最大的受益者是土地所有者;其次,開發商如果能拿地后,長期持有,也能分一杯羹,這也是香港那個李首富在大陸處處囤地的主要原因;最后,房價上漲,有利于提高地方政府的gdp,在gdp政績觀大行其道的年代,那些地方主政者也樂于坐享其成。
在這個過程中,那些買了房的老百姓,看著自己的身價一天天提高,也切實享受到了房價上漲帶來的紅利。
唯一受傷的就是那些尚未買房的剛需。
曾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