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號線的故事
現代商業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已經由細節決定了。大筆的金錢投入下去,往往只為了賺取百分之幾的利潤,而任何一個細節的失誤,就可能將這些利潤完全吞噬。
就拿上海的地鐵為例。上海的地鐵一號線是由德國人設計的,看上去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直到中國人自己設計的二號線投入運營才知道其中有那么多的細節被二號線忽略了,結果二號線運營成本遠遠高于一號線。
1三級臺階
地鐵一號線的每一個室外出口都不是和地面齊平的,要進入地鐵口,必須踏上三級臺階,然后再往下進入地鐵站。不要小看這三級臺階,在下雨天它可以阻擋雨水倒灌,從而減輕地鐵的防洪壓力。事實上一號線內的那些防汛設施幾乎從來沒有動用過,與之相比地鐵二號線曾發生過雨天被淹的慘劇。
2轉彎
地鐵一號線的每一個出口都會轉一個彎,不會直接通到室外,而二號線顯然沒有注意到這一點。這一個轉彎大大減少了地鐵站臺和外部的熱量交換,從而減輕了空調的壓力,使得一號線的電費大大小于二號線。
3地面裝飾線
一號線的站臺最外邊采用金屬裝飾,里面又用黑色大理石嵌了一條邊,在里面鋪設同一色彩地磚。這樣的裝飾,給予乘客心理暗示,從而使所有的人都會下意識地站在地磚所在的范圍內,和地鐵保持了大約50厘米的距離,保證了乘客的安全。而二號線地面全部用同色的地磚鋪成,稍不注意就會過于靠近軌道,使得地鐵公司不得不安排專門的人員來提醒乘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