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
臺灣的任何政黨都不進學校,因此臺灣高校沒有黨的機構,也沒有共青團委的存在。臺灣校園文化非常多元,創造者為各種學生群體,不存在官方倡導的“主流文化”。一位臺大學生說,歷史上臺大是學生運動的策源地,這種精神被保留和傳承下來,成為臺大文化的重要部分。北大當前的校園文化很難描述,可以說是官方主流文化加上學生中流行的各種亞文化的結合。北大歷史上也是學生運動的發源地,但很難說這種精神被北大學生傳承了下來。一位臺灣清華大學學生在比較北大與母校的校園文化時,說道:“在臺灣學生可以自由發出聲音,學生傳達的聲音有時甚至會威脅到學校‘上面的人’(曾有過某一校領導迫于來自學生的壓力而辭職的事)北大學生的意見很難說得很大聲,給校方形成壓力。”現在北大學生的自由組織運動不太發達,很少出現學生“群體事件”,學生表達意見主要通過官方正式的途徑實現,或者在校園bbs上“吐槽”,有的事件會引起學生內部的廣泛討論,但目前還未產生很大的影響,還是一種在學生內部流行的“非主流”的聲音。
3
行政辦事機構的風格
臺灣交換生普遍對自己在北大的辦事經歷感受深刻,因為他們覺得這套規則給自己帶來了非常多的不便。首先,北大的校級行政機構在地理布局上很分散,而在臺灣高校這些機構在地理布局上是相近的,如臺大所有的行政處都在一棟行政樓里,師生辦各種手續不需要跑來跑去。因為筆者曾有過在北大辦一件小事,卻要在各機構之間跑來跑去的經歷,所以當被訪者提到這一點時筆者的感受非常深刻。被訪者小張說,她在北大辦臺胞證的加簽,因為各機構設置分散,她要先去南閣,再去英杰交流中心,然后還要跑其他地方,給自己帶來很多麻煩,浪費時間。。每學期中心會在學生平時課程之外安排一堂課,利用這一時間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講座,如應對學業壓力、處理情感問題等等。另外,在臺灣高校,心理咨詢是一個比較開放的場所,學生覺得累可以很自由地進去休息,與心理咨詢師溝通,且所有服務都是免費的。而北大的心理咨詢中心需要預約,不能隨意進入,其服務不如臺灣高校開放。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