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結語
綜合分析這30年來小語種保送的得與失,失誤也許無關于這項制度本身,而在于我們所處的這個環境。當高考這座獨木橋無比難走之時,學生及家長們想方設法另辟蹊徑走小語種保送之路,這是無可厚非的。這其實也達到了教育部保證外語人才的目的。但同時,我們應該看到的是,他們享受了這些優惠政策,但并沒有在這些行業發光發熱,很多人都是“被迫”選擇了“冷門專業”,很多人在條件允許的時候投奔了其他行業。也許,當高考競爭不再那么激烈的時候,只有真正熱愛語的人才會就讀于外國語中學;也許,當社會不再只看重“北大”或“清華”等名校的招牌的時候,才會避免保送進不愿學的小語種的悲劇。
[11]泰語專業每3年招生一次。
[12]全稱是asiahuanreurceproject,是向日本的一些中小企業輸入中國大陸人力資源的一個計劃。
[13]印地語專業每3年招生一次。
.b